YouTube加赞网站 --youtube涨粉丝网站
原标题: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新闻
获评的十大新闻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法党组工作汇报、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格局基本建成、全国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收官、人民法庭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试点、中国和东盟国家司法合作进一步深化、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揭牌、智慧法院建设赋能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国法院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法官首次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我国建成全球唯一覆盖各层级法院环资审判体系。
本报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谢群、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教授汪世荣、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漆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吕艳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方乐、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天宝对十大新闻进行点评。(人民法院报记者 乔文心)
01
新闻速览
2022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履行职责,加强党组自身建设,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营造良好环境,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仁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法院的建院之本和强院之基。2015年1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每年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已成为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
2022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这既体现了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绝对领导的最高原则,又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年来,全国法院系统以实际行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改进工作,为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和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足文章、做出成效。
盘点2022年,人民法院的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这正是全国法院干警凝心聚力、埋头苦干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
02
新闻速览
2022年2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党中央批准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决策完全正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4个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26个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为重点、地方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专业化审判格局。
专家点评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朱谢群
构建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目前,以最高法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的专业化审判格局已基本建成。我国已成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并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人民法院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裁判标准更加统一、案件处理效率显著提高、专业审判能力迅速跃升、专业化审判体系日益完善,并在传统难题和新兴挑战面前不断取得亮眼的成绩,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也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03
新闻速览
202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全国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认识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扎实做好养老诈骗案件审判相关工作。5月20日,全国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推进会召开,要求全国法院主动担当作为,推动专项行动依法有力有序开展,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9月16日,全国法院受理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共2014件,一审审结案件重刑率达26.26%,全国法院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近30亿元。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一个理想的社会有许多衡量指标,其中之一是最弱的群体能够得到最好的关照。除了儿童、残障人士之外,老年人是最需要得到社会格外关照的社会群体。近些年来,养老诈骗案件多有发生,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心理与自身特点,编织动人的谎话,描绘让他们动心的前景,藉以骗取他们的钱财。
值得肯定的是,人民法院发挥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准确判定养老诈骗类违法犯罪案件的性质,将被犯罪分子颠倒的社会秩序匡正过来;为老年被害人追赃挽损,恢复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与条件;通过运用审判权准确认定犯罪事实与性质,对犯罪分子施以严厉的刑罚,实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作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功效。人民法院积极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这种自觉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做法以及取得的良好效果,显示出人民法院多年来一以贯之地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04
新闻速览
202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人民法庭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各地人民法庭通过创建E解纷平台、村社配置专属解纷二维码、类案填空式调解协议模板、一企一联系人制度、企业风险防火墙、搭建法企之桥区域发展服务智囊团、和谐家庭建设服务样板、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与和顺茶馆综合治理品牌等,以人民法庭自身建设为支撑点,以基层治理为切入点,以新型业态为核心点,多点并进、多措并举,建立一体化联动纠纷解决机制,助推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专家点评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教授
汪世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阐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为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选择。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人民法庭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通过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职能,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以司法之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意见,对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应发挥人民法庭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人民法庭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就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探索。
05
新闻速览
2022年7月20日,第3届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与会各方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高水平司法合作平台这一主题,就加快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推进跨境在线诉讼等议题进行研讨,并通过《南宁声明》。9月16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在南宁正式挂牌设立。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以视频方式出席东盟首席法官理事会东盟+成立大会,并作专题发言。
专家点评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漆彤
中国与东盟关系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往来频繁,在多个合作领域取得积极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司法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法院长期保持着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在高层互访、信息交换、法官培训、司法协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是双方深化交流、推动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同东盟各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高水平司法合作平台这一主题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司法研讨,聚焦一带一路法治建设新议题,各国法官们积极分享、相互借鉴成功司法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今后,中国法院仍需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国际司法协助渠道在涉外审判中的作用,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保障。
06
新闻速览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俊海
市场失灵时,司法权不能失灵。保护金融消费者与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法院大有可为。成渝金融法院的成功设立与顺利运转,有助于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一金融纠纷案件的裁判思维,以高质量金融司法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要进一步推动金融案件快立案、快审理、快判决与快执行,实现对债权人与守信者权益的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与精准保护,努力实现裁判与执行最佳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市场效果与国际效果。严把司法产品质量关,争取把每个案件办成精品。
金融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金融市场各方也要满腔热忱地支持金融法院公平高效地化解纠纷,不断优化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金融法院则要通过个案的审理和执行工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07
新闻速览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
吕艳滨
疫情三年来,面对疫情不利影响,各级法院克服了线下诉讼活动受阻的重重困难,将大部分案件搬至线上,让诉讼不停摆。
由线下到线上,改变的不仅仅是诉讼活动的形式和场景,更带来了诉讼规则的革新。由现实到虚拟,海量案件沉淀形成的数据流促成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向以知识为中心演进,日益智能的办公办案系统,必将极大地提升法院干警的办案能力和办公水平,提升司法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也将有助于加强对审判执行权力运行的全程有效监督。
当然,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业务的深度融合,将让司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08
新闻速览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同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干部大会。11月2日,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举行。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研讨。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暨人民法院大讲堂培训。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各地法院迅速召开会议,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部署,通过集中宣讲辅导、专题培训班、人民法院大讲堂、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等形式,组织干警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全员轮训、入脑入心。
专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莫纪宏
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专题辅导报告会和大讲堂培训。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分别作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报告,特别是围绕报告提出的严格公正司法的各项要求,对全国法院干警进行了政治动员和全员培训,在全国法院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司法审判工作非常重视,仅司法二字在报告中就出现了13次。全国各地法院快速行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凝聚起严格公正司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
09
新闻速览
2022年11月15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选举。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高晓力、孙祥壮分别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联合国争议法庭法官。这两个法庭是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重要机构,为维护联合国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促进联合国系统在法治基础上有效运转发挥重要作用。这是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设立以来,中国候选人首次当选。
专家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方乐
联合国争议法庭是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一审法庭,联合国上诉法庭被视为二审法庭。两个法庭都是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重要机构。经联合国内部司法理事会推荐并经第77届联合国大会选举,两位中方候选人成功当选两法庭法官。这是两个法庭设立以来,中国法官首次当选两法庭法官,填补了我国法官在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任职的空白。
两位法官当选,表明中国司法发展在涉外法治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度,表明中国法官的司法能力在国际司法中获得了认可度,是打破欧美司法垄断的一次有力体现。相信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法官登上国际司法舞台,必将有助于推动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管理机制的创新完善,实现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更高质量运转,促进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公平正义。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中国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的全球展示和世界传播,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并从中彰显中国日益显著的国际规则塑造力和国际影响力。
10
新闻速览
专家点评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秦天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民法院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物多样性,积累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是以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持续完善为基础和前提的。
我国环境资源审判体系是富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全覆盖式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理念专门化、机构专门化、机制专门化、规则专门化、队伍专门化等方面。人民法院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完善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机制、三合一审判机制、司法协作机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专业化环境资源审判队伍,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乔文心
制图:吕韶文丨海报文案:孟祥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