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加观看量--youtube推广
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今天政委工作室的海外成员在YouTube(油管)政委的官方频道上传了一段四分钟的视频,题为金灿荣:赵立坚的疑问是符合逻辑的,美方必须说清楚。结果过了八个小时,该视频的点赞数4000多,评论数已经1500多,观看数却一直是0(No Views)。
除此之外,政委的很多粉丝还在留言区反应说,自己之前已经订阅的金灿荣频道(政委在油管的频道),但现在却被自动退订了,以至于无法收到政委的更新信息。
总之,上述这些都太过离奇,以至于让政委都不禁迷惑起来……
一、起底YouTube,公正的平台?
YouTube是一个网络视频平台,其注册于2005年2月15日,由美籍华人陈士骏等人创立。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随后把其当做一家子公司来经营。自此。YouTube也开始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脚步。截止2018年,Yoube的每月活跃的注册用户超过18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
作为一个国际传播平台,YouTube对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包括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信息传播都有着重要作用。YouTube的用户来自世界各地,这些用户们通常会把YouTube作为其认知世界的窗口。
YouTube自身有着一套特制的算法,其会不间断的收集用户的信息,并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推送内容。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这种推送过程中,YouTube会潜移默化的塑造或固化受众的认知。比如,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时期,美国便依靠YouTube网站推送、传播了大量蓄意丑化卡扎菲政权形象的视频,以实现瓦解卡扎菲政权合法性的目的。
与传统美国媒体不同的是,YouTube在形式上并不具备十分浓厚的美式政治立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政治倾向性。更多情况下,YouTube将这种政治倾向性被很好的隐藏在了其依靠大数据算法制造的推送机制之下。
而推送机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逻辑是你能看到的都是YouTube后台想让你看到的,而不是简单地你想看什么,YouTube就让你看什么。
可想而知,当受众长期观看这种具有潜在政治倾向性内容时,他们的认知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事实上,这种靶向投放正是美国舆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肯尼迪政府时期,五角大楼便依靠和平队在世界各地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今时今日,尽管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其内核却仍然没有改变。
本次政委遭遇限流不是YouTube上的个例。此前,YouTube上的很多有关中国时政类的频道都遭遇了无端限流,甚至一些敢于为中国发声的外国博主也会被封杀。
或许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YouTube似乎是一个发现真相的地方、然而在靶向投放机制的作用下,你所了解的真相很可能只是一种被刻意营造出来的楚门世界。如今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一件事,在互联网时代,眼见不一定为实.
二、美国媒体的双重标准
在美国有这样一类媒体,他们不以行为作为论断是非的依据,而是以自我预设的立场作为评判他国道德的标准。
其中蕴含双标的之意昭然若揭。
长久以来,美媒双重标准下的真相是以利益为导向的事实。从历史上看,美媒的双重标准从二战时就已经开始。20世纪20、3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媒体对苏联的报道呈现出妖魔化特征,但随着1939年二战的爆发,美、苏开始联合对抗德国,美国媒体对苏联的评价也瞬间开始转向——对苏联的正面报道开始充斥在美国的社会中。由此可见,在涉及到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博弈时,美国媒体仍是服务于美国利益的工具。
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断言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如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美国媒体。
或许出于媒体人的职业道德,美媒不会刻意捏造事实,但他们为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一定会制定并使用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标准来衡量世界,而这种制定标准、使用标准的权力便是话语权。
因此从总体上看,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大国博弈将不仅存在于政治、经济等传统领域。国际舆论领域将是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战场……
当然,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政委的YouTube频道——金灿荣频道都会坚持运营下去,向世界发出中国的真实声音。
在此,由衷地感谢政委粉丝长久以来的支持!
小编注:截至发稿时,该视频已经恢复显示观看量。目前显示8.6万次观看,6991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