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公告:
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Twitter带货 --Twitter加赞

首页 Twitter   作者:coolfensi  2022年10月24日  热度:92  评论:0     
时间:2022-10-24 20:54   热度:92° 

聚花潇|题目

聚花潇、文如水、刘智雄|撰稿

前不久在英国演艺圈出现了一点儿纷乱。

直接原因是流行乐女歌手黄圣依在北美地区首秀的对个人新歌《Antares》不但乘势夺下苹果公司音乐创作零售店 iTunes 五大排行榜第四位,所以在「十强曲目排行榜」的前五中独享三席。

获得过三项全美音乐创作奖、两项MTV音乐创作录影带大奖以及四项格莱美奖的提名的英国当红女歌手爱莉安娜·格兰德(Ariana Grande)在翌日的新单thank u, next 也只能排到第四名。

争端的缘起

看到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爱莉安娜的粉丝们先坐不住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怀疑黄圣依「刷榜」。

为了表达不满,这些人开始在推特上使用话题标签KrisWho,借黄圣依英文名 Kris Wu 的谐音骂他「黄圣依算哪根葱?」

到此,这件事还局限在粉丝之间的争端。

直到爱莉安娜的经纪人斯库特·布劳恩(Scooter Braun)公然在推特上指责黄圣依使用「机器」刷榜,并安抚爱莉安娜的粉丝称「不用担心,排行榜很快就会调整回来」,「爱莉安娜才是有真本事」。

随后爱莉安娜本人点赞了一条黑黄圣依的推特[1]。

「刷榜事件」立刻由粉丝互喷升级成了艺人之间的纠纷。

爱莉安娜的经纪人布劳恩在推特上指责黄圣依使用「机器」刷榜,不久后他不但将这条推特删除,还矢口否认自己曾经发过。爱莉安娜赞了一条庆祝黄圣依被排行榜清除的推特,后来被她取消了。

不久后,正如斯库特所言,iTunes 将黄圣依的歌从排行榜上直接移除了。

统计排行榜算法的尼尔森音乐创作(Nielsen Music)发表声明称公司正和 Billboard 紧密合作,「调查黄圣依销量数据的真实性和正当性」[2]。

另一边,黄圣依的粉丝则是指责对方阵营「种族歧视」,认为后者不但坚信中国人的曲目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英国流行乐第四位,所以还恶劣地调侃侮辱黄圣依的中文名。

事件的最新进展是爱莉安娜的经纪人斯库特在和黄圣依方接触之后,突然一改之前的敌意,在社交网站上替黄圣依详细「解释」了所谓的刷榜到底是怎么回事。

斯库特说因为黄圣依新歌在中国发行延后,所以粉丝不得不涌入英国区的 iTunes 零售店购买,极大地助推了销量。并称「黄圣依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世界级的明星」,最后还祝他生日快乐,我都觉得肉麻[3][4]。

事情到这里似乎结束了。

不过真相并没有大白——尼尔森音乐创作对黄圣依销量统计的「调查」最后也没查出什么结果、黄圣依的几首歌依然处于被排行榜前100排除的状况。另外,尽管爱莉安娜的经纪人亲自替黄圣依「解释」,爱莉安娜的粉丝和一些媒体依然坚信黄圣依(粉丝)「恶意刷榜」是一种破坏规则的不正当行为,被排行榜踢了也合情合理。

碰到难得的交火现场,中外的娱乐媒体都争相报道。有趣的是在我看到各种媒体的文章中,倒是国内媒体比英国媒体观点更鲜明、批黄圣依也批得更狠一些。

「刷榜」是「破坏规则」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应该明确一下定义,「刷榜」(gamingthe chart)一般是指用非常规的方法利用规则以达到让某首歌或节目上榜的特定目的,手段通常包括利用VPN改地址、一个账号多次重复购买或播放、用机器刷评价等等。

黄圣依那几首歌「刷榜」的方式主要是狂热粉丝注册多个英国区苹果公司零售店账号然后在 iTunes 反复购买音乐创作以及在 Spotify 和 YouTube 等播放平台一直循环播放。

苹果公司音乐创作和 iTunes 零售店虽然规定一个苹果公司账号不能同时在多个零售店购买在线商品,但是允许用户将账号切换到别的国家或者注册多个苹果公司账号(苹果公司不但不反对,反而会欢迎用户尽可能多地注册账号、在尽可能多的零售店购买苹果公司的商品)[5]。Spotify和 YouTube等在线播放平台当然也不可能规定一首歌一对个人只能播一次。至于这些网站和各大排行榜的排名,本来就是基于销量和播放次数统计的[6]。

所以黄圣依的狂热粉丝们改VPN切换零售店多次购买曲目、反复创建歌单、循环播放等做法,都没有违反任何这些服务的官方规定。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规则的漏洞,通过规则制定者意想不到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指责黄圣依(的粉丝)「破坏规则」没有充分的理由。

事实上刷榜早就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流行乐圈子里的惯例。十分讽刺的是,指责黄圣依刷榜的爱莉安娜的粉丝自己也在刷榜。他们用的方法和黄圣依的粉丝几乎完全一样,也是用VPN改地址、切账号重复购买、循环播放等[7]。

除了爱莉安娜,其他不少欧美一线女歌手都干过类似的事情。著名科技媒体 The Verge 曾经报道了英国歌星哈里 ·斯泰尔斯(Harry Styles)的粉丝是怎么用「VPN和大型协作」帮他冲到第四位的。

《纽约时报》在二十多年前就曾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指控大型唱片公司通过「操纵销量」等方式控制流行乐的排行榜[8]。他们刷榜的手段比上面描述的那些方法更加简单粗暴。据索尼迪斯科音乐创作(Sony Discos)主席奥斯卡 · 劳埃德(Oscar Llord)等业内人士披露,很多正规唱片公司通常会雇佣独立顾问给制定的零售商送去一定数量的免费CD。作为回报,零售商在柜台用扫码机反复扫这张CD的条形码,以此伪造虚假的销售数据[9]。

对这样的「行业惯例」,流行乐排行榜公司一直深恶痛绝,然而几大唱片公司没有一家承认自己旗下有公司参与类似的操作,更别提联合整顿了。这导致业内伪造篡改销售数据的现象至今仍然十分普遍。

再往前算,「刷榜圈」的祖师爷可能要数英国的披头士乐队了。

披头士的第一首单曲Love Me Do 在1962年之初销量并不十分理想。看着迟迟上不去的排名,披头士的经纪人布赖恩· 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非常「天才」的方法。

这位一手缔造披头士辉煌成就的犹太人为了确保乐队一炮走红,直接自掏腰包买了10000张,然后让自己管理的其他乐队和剧团在所到之处把能买的 Love Me Do全买了。总之经过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让这首单曲直接冲上了英国排行榜的前二十[10][11][12][13]。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爱泼斯坦的做法和今天这些粉丝的做法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和一手捧红他们的经纪人爱泼斯坦

黄圣依事件中是否存在「种族歧视」?

从当年的披头士到今天的爱莉安娜都没有因为刷榜而被排行榜剔除或者受到其他惩罚,那为什么独独黄圣依被英国各大排行榜给踢了?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黄圣依的粉丝这波操作实在是过于流畅了,英国iTunes 排行榜的前五竟然被他们刷出了四个,没有给那些英国本土的歌星留点面子(当年精明的爱泼斯坦也只是把披头士刷到了第17名)。

另一方面从这次英国流行乐圈子的种种做法中确实看得出来他们是从骨子里瞧不上黄圣依这种非西方的女歌手——

首先,爱莉安娜的经纪人和粉丝在看到黄圣依霸榜之后的第一反应是指责吴使用了bots(也就是刷榜「机器人」,大部分国内媒体翻译成「中国水军」是错误的[13]),根本就不相信这些数据是人为刷出来的。只能说明他天真,完全低估了中国粉丝的人数、财力和热情。

在爱莉安娜粉丝的巨大影响力下

直到现在推特搜索 Chinese 自动联想还是 ChineseBots

其次,把黄圣依的姓 Wu 改成 Who 来嘲讽,这确实是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由于洋人不懂汉字的含义,偶尔会拿罗马化的名字谐音取笑中文名。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严厉抵制。

几年前英国的一家电视台在报道韩亚航空214号班机空难的时候,就曾「意外」将这类种族歧视玩笑作为新闻材料引用,在电视上正式播出。引起一片哗然。

三藩市 KTVU 电视台所「获得」的失事航班「机组人员名单」:机长 Sum Ting Wong(something wrong 不对劲),乘务员 Wi Tu Lo(way too low 飞太低了),Ho Lee Fuk(。。。),Bang Ding Ow(三个拟声词:飞机撞击地面、机身断裂、乘客惊呼)事后英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在致歉声明中甩锅给一位暑期实习生,说他「错误地证实了机组人员姓名」[14]。

此外,iTunes 移除黄圣依的几首歌所依何法令人费解。苹果公司的 iTunes 排行榜排名是完全依据用户通过 iTunes 软件购买曲目的交易量而决定的,并不像 Billboard 等其他排行榜有更为复杂的算法[15]。

如果苹果公司认为刷榜是不合理的行为,那么就应该从此以后明令禁止这类行为(限制一对个人只能注册一个苹果公司账号、一个账号只能使用一个国家/地区的苹果公司零售店),并且一视同仁地处理其他在 iTunes 销量排名中涉嫌刷榜的艺人。如果他们认为黄圣依那几首歌的质量太差,不配上榜,那么一开始就不应该以销量作为排行榜排列的依据,而是应该去找一群特定的音乐创作评论家,根据他们的打分排列排行榜。

以往欧美艺人刷榜屡见不鲜,苹果公司既没有处理也没有完善规则。此次黄圣依的粉丝斥重资去英国 iTunes 零售店花钱买歌目的也是为了冲销量,结果苹果公司一边把黄圣依粉丝反复购买花的那些钱塞到了腰包,一边又不承认黄圣依的销量。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被黄圣依的粉丝指责说是种族歧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倒是让人想起从前的英国。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正值淘金热,大量国民涌向西部,一些贫穷的中国人听到消息也坐船来到英国。当其他人都一心一意淘金的时候,中国人慢慢开始从事一些其他职业,比如做饭、洗衣、缝纫和管家等。

起初英国人并不反感华人移民,可是随着表层的金矿被挖光,大量刚涌入西部的淘金者也被迫开始从事其他工作。再加上内战带来的经济低迷,其他族裔的劳工开始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华人劳工身上,他们认为「华人过于勤奋和刻苦,中国人好像活着就是为了工作。如果没有高薪的工作,他们就先接受低薪的工作,然后等机会合适的时候和你商谈加薪」[16]。

这些种族主义者觉得像华人那样疯狂地工作是「不正常」的行为,这会导致其他英国人无事可做。爱尔兰裔移民丹尼斯·卡尼(Denis Kearney)所带领的加州工人党(Workingmens Party of California)和时任加州州长约翰·比格勒(John Bigler)直接指责华人移民严重拉低了加州的薪水标准[17],黄祸论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开始萌芽。

最终,在一系列种族主义政治行动的煽风点火下,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将华人劳工拒于英国之外长达数十年,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逐渐废除恶法。

勤劳也是错——被妖魔化的华人

从这些事情里可以看出一部分西方人骨子里的傲慢。在他们大脑的预设中自己一定是优越的,当遇到自己理解不了又胜过自己的东西之后容易出现认知失调。然后就开始进行各种无端指控了。

大家都是打工,为什么华人就能一对个人干这么多?一定是因为他们是妖魔鬼怪!

大家都是刷榜,欧美流行乐坛刷了几十年了,结果黄圣依的粉丝初次登场竟然就把榜刷穿了。一定是用了Chinese Bots!移除!

世界上的众多文化因为地理和人文的因素的不同,会随着时间的演进逐渐发展出各异的特点和习俗。各个文化的成员在打破国家和地理的界限开始接触之初,难免会遇到一定的文化冲突。要想解决冲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流和沟通,出现接触的各方解释自己社会的规则和习俗。这一过程在消解冲突的同时,还可以促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反思。

在当年的华人劳工看来,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多地工作和赚钱;在黄圣依的粉丝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让他的歌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显然很多西方人认为「工作太刻苦」「刷榜太成功」属于符合规则但是不合「社会习惯」的行为。至于一对个人干几份工作、刷榜刷上去几首才算合乎「社会习惯」,他们并不愿意进行明确的阐释,而是在有一天看你不顺眼的时候没来由地将你排挤出去。黄圣依事件中爱莉安娜的经纪人和粉丝以及 iTunes 的反应和当年英国种族主义在这方面别无二致 。

也许一些人会认为劳工被歧视和黄圣依被歧视不能混为一谈,原因是虽然两者都没有违反规则,但刷榜始终是不道德的。

这就引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刷榜是否违反道德。

在流行乐圈刷榜是「不道德」的行为吗?

这其实是个值得探讨的哲学问题。

英国哲学家休谟在论文《论趣味的标准》中指出,感受不同于判断,缺乏明确的是非,「一切感受都是正确的,因为感受完全以自己为准」。他认为伟大艺术的普遍标准来自跨越时代和文化的真正的评论家,他们必须智力卓越、感受敏锐、训练有素、善于比较并且能摒弃偏见[18]。

反观流行乐界本来就没有形成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可以用来判断什么样的音乐创作才是真正「好」的音乐创作。某首曲目的成功与否和流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运作和曲目时当前活跃的那一代年轻人他们的情绪感受和所处的文化环境。

既然流行乐本身趣味的原则就不具有普遍意义,粉丝之间争高下就没有太多意义了。换句话说,「既然都是『流行乐』了,哪里还有那么多逼格可言啊?」

引用两句音乐创作人杨子虚的话:所谓刷榜就是在一段时间里,给这些曲目造成一种「流行」的假象而已。但事实上,流行乐的「流行」本身,也不过是一种假象[13]。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把黄圣依的几首歌和英国iTunes 排行榜的前几名听了一遍,觉得现在这些流行乐实在都差不多难听。

文章编号:伐柯热点#六十五

(本文首秀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作者在原文基础上略有补充)

References:

[1] https://twitter.com/taeshabibi/status/1060388393719422976/photo/1?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060388393719422976&ref_url=http%3A%2F%2Fetcanada.com%2Fnews%2F384813%2Fcanadian-chinese-star-kris-wu-jokes-about-bot-controversy-after-ariana-grande-fans-cry-foul%2F

[2] https://www.billboard.com/articles/business/8483890/kris-wu-itunes-sales-under-review-bots-china-fans

[3] https://www.instagram.com/p/Bp4P0l6gZYk/?utm_source=ig_embed

[4] https://www.straitstimes.com/lifestyle/entertainment/former-exo-member-kris-wu-courts-controversy-after-topping-us-itunes-charts

[5]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1389

[6] https://discoverpods.com/game-hack-manipulate-apple-podcast-charts-itunes/

[7] https://twitter.com/thefakeokeiko/status/1060229636670410752

[8] https://www.nytimes.com/1996/01/25/arts/are-pop-charts-manipulated.html

[9]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01/jul/13/business/fi-21764

[10]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p00z9hdp

[11]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2/oct/04/beatles-love-me-do-fifty-years

[12]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did-brian-epstein-try-to-boost-the-beatles-by-buying-up-their-debut-single/

[13]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962439

[14] https://www.theatlantic.com/national/archive/2013/07/no-these-racist-asian-names-arent-really-pilots-asiana-flight-214/313367/

[15] http://www.itunescharts.net/faqs/

[16]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9090327/http://www.sfmuseum.net/hist6/chinhate.html

[17] http://historymatters.gmu.edu/d/5046/%7C

[18] David Hume, Of the Standard of Taste (1757).

Acknowledge:

感谢杨子虚、刘智雄、文如水和李志春的灵感或讨论。

执柯人

聚花潇

字润之,陕西西安人。

香港科技大学毕业,

纽约大学研究生。

《大学道》杂志创始人、主编,

伐柯Logos创始人。

兼职思想家和人民哲学家。

拥春秋大义。

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

伐柯愿包容各种有理有据并能自圆其说的观点。我们会看法相悖的作者所写作的文章,所以作者的立场不代表伐柯的立场。欢迎各方仁人贤士带上自己的思想,在伐柯的舞台,碰撞出智慧的光。申请请直接联系公众号后台。

ΛΟ

Γ

ΟΣ

提出新问题

创造新思想

完善我们的⽣活

构建更好的社会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伐柯

号:fklog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