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刷粉丝平台 -推特买粉丝
2011年7月,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不少网民吐槽事故的善后处置,一时间人声鼎沸,人们担心微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年10月,国家网信办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交流会,鼓励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通政务微博,利用这种新媒体产品促进政务公开和舆情回应。这就带来了政务微博万马奔腾的局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6.4522万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2.5098万个,公务人员微博3.9424万个。
蓦然回首,在公众号、头条号、企鹅号等受追捧的今天,政务微博成了政务公开、舆情回应的老兵,它的日子过得还好吗?
微博玩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炫
政务微博的表达丰富多彩,包括图文、短视频、H5、漫画、动画、沙画、互动游戏、MV、VR等形式。在Twitter关闭旗下视频分享应用Vine的同时,微博旗下秒拍、一直播、小咖秀三款短视频产品的潜力逐渐显现。@深圳交警率先组织过台风过境、查处远光灯等直播活动。政务微博使用网络直播,让政务服务场景化,近距离加代入感,有助于公众理解公共治理的专业性、复杂性,官和民的自省和相互审视。
宣传创新离不开话语创新。政务微博语言活泼、诙谐,年轻人喜爱的网络流行语顺手拈来,令人莞尔。
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主要负责人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微言教育请出教育部三位副部长在线访谈;@北京发布开设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请出数十位委办局一把手与市民交流,微博老兵、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在雾霾天与市民、网民代表等对话。
政务微博的运营呈现出集群效应和矩阵化特点。政法系统和青年组织的账号经常进行线上联动,统一设置议程,各自从不同角度切入宣传,形成正面舆论的联合舰队。
微博平台上,正能量最具优势
目前政务公开有多种渠道、多种出口,但政务微博仍然是政府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首选。政务微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最早,粉丝众多,影响力最大,是政务公开的通衢大道,舆情回应的主力兵团,网民了解政府说法的首选。
2016年国办文件,对重大舆情回应的时间要求,在3个月内从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提速到5小时内发声。政务微博正符合这种舆情灭火的时速。2016年6月7日22时许网上传出视频,称江宁的哥和网约车司机聚众斗殴,有死伤。当日23时47分,@江苏网警辟谣,证实视频内容为广西桂平拍摄电影场景;@江宁发布、@南京发布、@南京交警相继发声澄清。6月8日11时,@江宁公安在线发布史上最长警方通报,对事发地点全方位视频截图,证实街头斗殴子虚乌有。
过去在微博平台上,政府工作经常被围观和吐槽,显得十分被动;如今五支网络新军全面崛起,政务微博,党报、国家通讯社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微博,网络文明志愿者(自干五)、微公益网民、专业自媒体,改变了互联网上的力量构成。在所有网络媒介中,微博平台上正能量最具优势,舆论生态最为清朗。
政务微博发展的困扰和探索
1. 原创内容和政务含量
政务微博不一定要扮一个身穿长袍马褂的严肃管家形象,有时也不妨着休闲装,与网民唠唠家常,给人一个知冷知热的大哥大姐形象。但一些政务账号热衷于蹭热点,转发社会趣闻,而基本的政务发布和服务却不到位。政务账号要与民亲善,但公众的期待,主要还是公权力的权威,真相的权威,执法的权威,不能舍本逐末。
2. 职业群体和公众舆论
政务微博需把握好基层政府、公职人员的账号身份和意见表达的关系,保有必要的审慎和谦抑,平衡职业要求和个人冲动,避免公共平台个人化、个人情绪平台化。如山东某县政务账号在王宝强事件中的情绪化表态,有违公权力身份。
在一些基层执法案件中,基层公务员自媒体和围观的网民分别产生了代入感,各自心有戚戚。要理解基层公务员日常工作中承受着群众的巨大压力,尊重他们的现场执法权,不能让基层公务员有时流血又流泪;另一方面,也要体谅老百姓的集体焦虑,关注人身安全、人格尊严、法治保障,不能冷了民众的心。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平等坦诚沟通,弥合舆论分裂,凝聚社会共识。
3. 政务微博之间的摩擦和磨合
有时会出现某些政务微博账号相互叫板的情况。各部门之间出现利益摩擦实属正常,协调时要讲规则、讲大局,内外有别,多做线下沟通,避免沾染自媒体平台上好勇斗狠的习气。
政务公开、舆情回应的体制协同
1. 政务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政务微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于其受制于政务信息的公开和共享。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这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体制协同创新。
建议特别重视数据的挖掘,数据可揭示隐藏的深刻事实,数据胜于雄辩。像南京一所大学官微透露学生助学金发放办法,一个月在学校食堂吃60顿以上、开销低于420元,即被自动认定为贫困生。这就是数据挖掘的魅力。新闻宣传干部需要增强理科思维,学会用数据讲道理和可视化呈现。
2. 政务微博的协同配合
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不太成功的案例,都有协同不力的因素。像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涉及天津市政府、交通部的协同,救援工作还需要融通公安系统和解放军系统的信息;庆安火车站暴力袭警事件,涉及庆安县政府、公安系统和铁路系统。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助理卢永春认为,协同需要打通政务新媒体编辑部和政务信息与服务供给体系。一方面,内容供给链条向行政体系纵深不断延伸;另一方面,借助政务新媒体发现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和修复,建立畅通的线上线下O2O政务服务体系。如,南昌市一个桥洞下发现男子养弃婴7年,@南昌发布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弃婴所在的青云谱区,由区委副书记牵头,公安、政法、民政、教育、街道、宣传等部门一起坐下来,协调解决弃婴上户口、就近入学、居住、生活保障等问题,妥善化解了一起负面舆情。
3. 政务新媒体的优化组合
建议政务新媒体建设的重点放在市级,打造统一发布平台,把基层不同系统的政务信息汇集于主力账号发布。而政务微博的民生服务功能仍需要基层化、草根化,基层微博仍需发展。
4. 谁起草,谁解读
2016年11月国办80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提出:要充分发挥各部门政策参与制定者和掌握相关政策、熟悉有关领域业务的专家学者的作用,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政策,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2017年1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推动名记者、名编辑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当今的网红会有不一样的行头,网络直播恐怕是基础装备。网上经常吐槽北京的天气,能否设想请@巴松狼王在北京奥运公园边走边说:看着不蓝的‘蓝天’——阴天和污染的简易识别法:阴天像蛋清,霾天像蛋黄。用解决室内污染的办法类比大气污染。屋里有了空气污染,比如抽烟的多。解决办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观的,总量控制就是把抽烟的人数减下来;强度控制就是每人限定为一支烟。另一方面改变客观条件,开窗户是水平扩散,类似自然界的风;挑房顶是垂直扩散,类似自然界的高气压(降温通常是高气压)。这样的解读,容易让公众理解和接受。
5. 为政务新媒体团队说点话
运营政务新媒体,存在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内容供给不足,导致政务账号同质化严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朱燕调研发现,很多地方的政务新媒体只有一个人运营,包揽了确定选题、采写、编辑、校对等全流程(有时可能就主动省略了某些流程),身兼文稿撰写、可视化呈现、回复网民等多重职能。运营人员学历较高,职业自我认同度高,但社会认可度偏低,希望尽快建立政务新媒体的职业资质认证。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号,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及作者
实习编辑|李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