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屏剧越来越火,它会成为新的电影形式吗?
2016 年 8 月 10 日,淘宝二楼上线。这个在主场景之外需要下拉才能看到的内容版块和普通的商品展示不同,它展示的是一个个有完整故事剧情的视频,视频末尾再附上一个与内容相关度较高的商品推荐。看起来流程变长了,卖货却更高效了。
在淘宝二楼《一千零一夜》的视频影响下,有多少人在深夜打开了淘宝,就有多少人受到了美食的深夜「暴击」后「怒」而下单,热腾腾的鲅鱼水饺、透着油光的薄火腿、多种调料炒制而成的椒盐虾……
疯狂带货背后,反倒是让人忽略了,淘宝二楼的小短剧都是竖的。或许是为了契合淘宝本身的使用场景,或许是为了让用户拥有更流畅的观看体验,淘宝二楼不到五分钟的小短剧可能就是我们最早看过的竖屏剧。
在竖屏之前,横屏是这样被定义的
不横过来,让屏幕竖着放视频,这是近几年的潮流。竖版的视频对用户而言更好切换,单手就能够有流畅的体验。
但在一百多年前,在彩色影像都没有出现的年代,横屏就已经成为了影像创作界约定俗成的规则之一。
从古至今,横屏视频在视觉效果上就是一种最好的呈现方式。我们的眼睛就是横着长的,我们对左右两端环境的关注也多过上下两端。在这种情况下,横屏能够更好的表现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死亡诗社》中学生跳上书桌,《生活大爆炸》中大家坐在沙发上,《007》电影中伊娃·格林沉入海中。
这些场景竖屏也能够展现,但效果绝没有横屏的效果好,还可能失去原有的韵味。
▲ 图片来自:《死亡诗社》
在选定了更符合观看者视觉效果的一种形式后,视频由那些率先作出行动的人制定了规则。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短片《朗德海花园场景》片长虽然只有 2.11 秒,但它是吉尼斯收录的最早的电影。这部一分钟内可以反复刷二十多遍的「电影」呈现了基础的横屏影像。
▲ 这部电影一分钟差不多可以刷 30 遍,在你看完这句话后,你已经看了三遍了。
而我们在历史书上了解到的第一部「电影」是《工厂大门》,它面世比《朗德海花园场景》晚了七年,只是因为公开放映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这部 46 秒的纪录片,同样也是基础的横屏。
▲ 比《朗德海花园场景》长二十多倍的「电影」——《工厂大门》
带头大哥都很「横」,后面的小弟自然也是「横」着走的。
在 1932 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 1.37:1 设为了学院标准,从此各种各样的电影就有了标准长宽比。在这个阶段,影像内容的真实比例其实是 4:3(也称 1.33:1),但需要在两边留下足够的声道信息,因此 1.33:1 的标准显示为 1.37:1。
▲ 1.37:1 比例电影《飘》
1.37:1 一度也是所有电影院的播映比例。为了让电影在电视机上播放,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也同样采用了这个标准。直到 1953 年,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1.85:1 横空出世,成为了新的播映标准。
今天,2.35:1 的变形宽银幕和 1.85:1 的学院宽银幕已成为电影院最常见的银幕比例。
因此,为了让部分特殊摄制影片成功登上大银幕,片方也会进行一些剪切。
在《复仇者联盟 4》上映时,为了吸引粉丝选择自家影院,能够完整播放电影的 IMAX 影院就打出了标语「多出 26% 的扎心画面。」的宣传语。
▲ IMAX 屏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也是不同的
还有的导演会选择直接混用两种比例的镜头进行创作。诺兰就喜欢混用不同的格式展现不同的效果,用胶片 IMAX 摄影机拍摄的镜头展现宏大场景,回到室内的一些细致场景又重新回归 1.85:1 的画幅比例。
既有宏大场景,也能节约成本,镜头语言的切换也别有韵味。
而在电视上,一切也是不一样的。4:3 和 16:9 的长宽比尺寸也需要电影做出妥协。在电影上下两个部位加黑边,裁切掉原有的内容使之适合更电视尺寸都是常见的方法。
在手机屏幕成为最重要屏幕的现在,不同的视频网站和片方也是用这种方法对影像进行处理。
▲ 经典电影《霸王别姬》出现在视频网站时左右加了黑边,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则是在上下加黑边
最绝的处理方法是重新完成构图,知乎上一个匿名网友举例的《虫虫危机》就是一个重新进行构图处理的经典案例。这种处理方法当然会让影像内容在不同设备上呈现的效果更好,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高成本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承受的。
▲ 图片来自:知乎
不过看到这我们可以说一句,设备促使内容发生改变这件事,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
你手里的设备越来越重要,它正在倒逼内容发生改变
几十年前就在变的东西,几十年后依然在变。
这一次,视频因手机而变。
截至 2019 年第二季度,人们平均每天耗在应用上的总时长从上一季度的 4.3 小时增加至 4.7 小时。而 ScientiaMobile 的研究则表明我们在 94% 的时间内都是在竖直状态下使用手机的。除了打王者、看长视频,你基本上不会旋转手机让它处于水平状态。
快手、抖音等竖直视频应用就是在手机占据用户越来越多时间后杀出了重围,碎片化能迅速给人快感的视频逐渐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滑,搞笑段子马上变成了魔性舞蹈,搞怪萌娃也马上变成了萌宠狂奔。在这个下滑就能得到新奇和满足的世界,你得到的一切都是无预期的,快乐来得如此轻易。但长视频是有目的性的,你需要做出选择,打开全屏,花时间把它看完。它或许比短视频更有内涵,但短视频却能在短时间内给观众无压力的愉悦。
▲ 图片来自:unsplash
更符合用户单手的使用习惯的短视频加上大公司洞悉人性的算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流行开来。在哪里你都能看到有人单手刷视频。
短视频平台的来势汹汹,也推动了长视频平台的求新求变。
据 QuestMobile 统计,在 2019 年上半年,短视频类已超越在线视频类,成为占据网民使用时长第二的 app 类型。由于短视频和长视频具有较强的相互替代性,在短视频节节升高的同时,用户在在线视频应用上所花的时间也出现了下跌。
▲ 极光大数据同样显示短视频被人渗透率升至 67.9%
用户喜欢什么,习惯什么,产品就会往那个方向去靠拢,去尝试。
国产密室逃脱游戏《记忆重构》就是如此。作为一个手机游戏,他们在手机游戏上线近半年后才推出了 PC 版。手机版游戏不仅更早上线,还能免费玩,而 PC 版游戏却是收费的。
从手机版游戏转向 PC 版的过程中,团队还需要为游戏画面进行了升级,整个解谜部分的视觉画面都从手机版的竖屏变为了 PC 版的横屏。
▲ 该游戏 PC 版和手机版呈现形式不同
这和传统横版视频变竖版可以说是完全相反了。
但朝着更利于创作者完成变现的方向努力是没错的。多年前阅读从纸上变到了屏幕上,随之而来的就是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可读性强、轻松化的内容立马脱颖而出。纸媒内容的迁移并不能收到原有的效果,反而是个人标签独特的创作者迅速杀出重围。
以前我们打电话、写信、发邮件,现在我们已重新界定社交语言的规则。「呵呵」成为负面词汇,笑脸有了不同意义,大段的长语音也成为了默认的社交禁忌。
以前看完视频想要切换,流程是退出全屏,返回,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现在则是下滑,不感兴趣就继续下滑,单一简单的手势就是「时间黑洞」的一部分。
▲ 图片来自:unsplash
在这样的情况下,竖屏剧是长视频平台对短视频平台的一次试探。竖屏剧的竞品其实不是剧,而是那些竖直形态的短视频。大家同在一个起跑线,争夺的都是竖版视频用户的注意力。
对于竖屏剧而言,洗脑舞蹈可以有,搞笑段子可以有,剧情故事也可以有。竖屏剧能吸引住用户的目光只能算及格,可以和短视频站在同一起跑线,但能吸引用户看下去,才算真正达到了留住用户的目的。
视频竖直播放是趋势,但用户还没有懒到连全屏反转屏幕都不愿意。如果只是原有镜头的剪辑裁减,那竖屏剧对用户来说绝不算有新意。表达方式是手段,呈现内容才是核心。
在手机里,竖屏剧「竖」起来很容易,但要想在内容上也「竖起来」,用竖屏长内容拥有竞争力,一切还没那么容易。
在竖屏剧里,创作者们是这样玩花样的
在国内,率先做出尝试的是看起来和视频看起来没什么关系的电商平台。在万物皆可来卖货的世界里,淘宝很拼,一不小心就开了个先河。
淘宝之后就是同为阿里系的优酷,他们在 2017 年推出了一系列竖屏资讯节目,想要更好的呈现新闻现场感,让用户更好「刷」新闻。不过这个辣报很快就「凉凉」了。辣报栏目本身还在,但在年底已经很难看到原先的竖版视频了,方便用户单手操作、快速切换内容、观看更沉浸……这些想法可以说基本宣告失败。
▲ 竖屏的优酷辣报在电脑端的呈现效果
腾讯也有专门的竖屏综艺《和陌生人说话》,它是著名电视主持人陈晓楠告别凤凰卫视加盟腾讯后制作的一款谈话类节目。这部综艺豆瓣评分高达 9.2,但我们也发现它已经从第一季的竖屏展现形式变为了传统的横屏视频。
对于这类谈话类综艺来说,竖屏本身是更有对话感的一种传播形式,《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也确实做到了上下滑动切换视频。这种切换形式让用户能够最快速度看到下一个采访对话视频。而它在人物阐述分享时,展现的是全屏的人像,不像竖版视频依然有很多空余。这种形式,就像是面对面的对话。在受访人阐述自己的故事时,它的字幕还会位于上方,这和传统呈现形式有所区分。
但从第二季回归传统横屏视频呈现来看,腾讯视频可能觉得这个竖屏形式依旧不够理想,效果不达预期。
▲ 左为《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竖屏;右为《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横屏.
作为「优爱腾」之一的爱奇艺当然也不会看着「友商」一直走在前面。爱奇艺推出的《生活对我下手了》可能是现有竖屏剧中最有水花的一个了。它初登场时豆瓣 8.2 分,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观看,分数滑落并稳定到了 7 分。
3-5 分钟的剧集,段子化的生活场景,短时间内就有一个小笑点用以留住用户。观众对此剧的评论也集中在特别的竖屏、段子的影视化、合格的泡面番、质量参差不齐的新形态等。
爱奇艺竖屏剧的发展也没有想象中顺利,去年他们预估一年内将推出近 20 部优质竖屏作品。为此,他们还试水对竖屏短视频给出了更有吸引力的付费分账模式,想要通过平台仅分的三成利吸引视频的制作方。他们在竖屏内容上的尝试还包括明显一对一采访、直播等模式。
但目前,除了《生活对我下手了》,我们很难看到有水花的竖屏剧和爱奇艺联系到一起。
▲ 宣传海报也能看出这部剧的竖屏元素。
国内有竖屏剧、竖屏综艺、竖屏新闻,还有超多的短视频 app。相比「优爱腾」的试水之作,这类短视频平台反而可能诞生出更多用户的竖屏剧,抖音、快手在内测的长视频限制在 10 分钟或 15 分钟内,这些都可能成为竖屏剧的新孵化地。
不过在竖屏内容影视化方面,我们已经走到了前面。
2018 年中旬,Instagram 特地推出了独立的竖屏应用 IGTV。背靠超级 app,IGTV 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 App Store 总榜,效果就和微信朋友圈限时推广微视是一个套路。
但是「阿斗」能到什么位置,不看扶他的人,而看他自己。上线两个月后,IGTV 在 App Store 榜单上仅排 1497。
两个平台的视频播放量也显示出用户对竖屏内容的不感冒。即使在 IGTV 中心化分配流量的优势之下,同样的视频在 IGTV 的播放量和 Instagram 的播放量相比仍然要差不少。
竖屏视频上线的时间挺久,但要说真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业务。
淘宝二楼 14 小时卖出了原先 13 年才卖得完的饺子。在淘宝疯狂带货的时候,其实你也能看到视频充满了对话感。片头时拍摄地上的人影,是很多人平常也经常会做的事,有生活化的亲近感。片中主角一直对着镜头说话,让你感觉在看一个熟悉的 vlog 或是在和朋友视频。
之前提到的《记忆重构》更是以竖屏影视化的方式跟好的营造了悬疑恐怖的气氛。在这个大内存的游戏中,游戏制作者运用了大量俯拍、仰拍镜头营造恐怖的气氛,不管是解锁密码还是寻找线索都让人很有代入感。
▲《记忆重构》
竖屏是未来的方向,但它还需要讲一个对的故事
从之前大厂的尝试来看,他们其实为内容适配竖屏形式做出了足够多的准备。段子、快节奏新闻、对话综艺都是和竖版视频内容较为适配的存在,但成不成功还是只有市场说了算。
但他们还是不会停止尝试,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副总裁郑蔚之前就对媒体表示:「在移动为主要载体的互联网媒体中,在产品形态上没有更新,其实相当于一篇文章永远写的是八股文。」
在优酷看来,竖屏视频是符合移动互联一代语言。而视频信息流的存在也能增加信息流广告,帮助平台完成商业的变现。
▲ 视频信息流让广告有多选择.
非传统的竞争对手让长视频应用开始寻找自有平台的短视频业务可能。其中就包括把播放屏变竖,把视频长度变短,像短视频平台一样在最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注意力。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也说:「观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看到最好的东西。」
而爱奇艺的创始人龚宇也认为竖屏内容会变成未来的主流方向。为此他们还特意上线了竖屏视频区,用高端的 AI 处理技术,将大量的横屏视频转换为竖屏格式。
但这依旧不是创作,只是换一种呈现格式。
除非你是爱奇艺改制的某部剧的特定粉丝,否则你很可能不知道这个竖屏视频区。
▲ 爱奇艺竖屏内容《周末不出门》和《国风正流行竖屏篇》
Instagram CEO Kevin Systrom 在 IGTV 尝试没有收到预想中成效后也愿意给竖屏内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这是一种新的形式,一种不同的体验,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酵,需要等待用户慢慢接受并习惯这样一种新东西。」
在应用平台作出反应前,传媒集团早就行动起来了。体育传媒集团 ESPN 就表示竖屏视频改变了他们的视频制作过程:
在 Snapchat 推出 SportsCenter 之前,我们创建的比赛视频都首先使用传统的「比赛角度」,对一些重要的比赛场景进行回放。现在,如果你再看看我们在 Snapchat 上的视频,你会直接看到一个勒布朗扣篮角度的回放,这就是我们需要的。
▲ 图片来自:tagboard
老牌媒体《华盛顿邮报》也有进行过「竖屏实验」。邮报的视频总监 Gelman 就表示「我们并不是用一个视频把它分发到不同的平台。我们拍摄了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是为了确保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平台上,讲述一个正确的故事。」
在他看来,竖版视频打破了常规,这确实会引发一些争议,但人们也该对此保持更为开放的心态。
▲ 图片来自:Digiday
横屏是不会消失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会承载优质的内容,展现出横屏影像特有的韵味。
但竖屏是一种趋势。用户越来越习惯在不转动手机时浏览视频,只是这些视频都很短,市场没有给他们更多选择。而当人们越来越多用单手滑动短视频挤压了原有长视频的空间时,内容创作者也该想一想竖屏有哪些新可能。
竖屏剧也想讲述一个正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