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公告:
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微信的“视频动态”功能,为何刷不出存在感?

首页 Twitter   作者:coolfensi  2023年03月23日  热度:50  评论:0     
时间:2023-3-23 17:19   热度:50° 

2018年微信推出的「视频动态」(Time Capsules ),对标的是Instagram 的 「Story」 功能,但为何「Story」 可以成功,而「视频动态」却一直平平无奇?

众所周知,微信在2018年底推出「视频动态」(Time Capsules )功能,但是貌似这个功能用大家用的并不多,我们也很难看到周围的人经常用这个功能。

「视频动态」(Time Capsules )对标的是Instagram 的 「Story」 功能,两者在功能效果和初衷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为何Instagram 的「Story」 可以成功而「视频动态」(Time Capsules )用的不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尴尬的境地呢?

分析产品时需要从用户、市场、产品本身、竞品等多个层面分析,从每一个层面我们都能分析出一堆原因,比如从用户层面,你可以说 00 后都在用QQ,微信的这些 80、90后用户都懒得发朋友圈了;你也可以说微信里的联系人大家太熟了,想一个合适地人设太伤脑筋,「视频动态」 (以下简称「Story」 这个功能不适合偏内敛的东方人等等众多因素。

在这里我们仅从产品功能这个角度分析,而且只从 「Story」 展示入口的角度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刷下Instagram,这里对照Instagram 的「Story」分析一下微信展示「视频动态」的入口功能设计。

实际上Instagram 的Story 功能也是copy 了Snapchat 的创意,但为什么要分析Instagram 而不是 Snapchat 的 「Story」 呢,因为Instagram 的Story 属于后来居上,「Story」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Snapchat,可以说做做得非常成功非常成功了。而且,微信的story 也属于后续推出的功能,两者更有可比性。

在没有推出Story 功能之前,Instagram 更像一个图片博客,社交属性较为弱,其推动了多年的DM 功能始终没有什么起色。在推出「Story」功能后Instagram 社交属性更强了,因为「Story」的内容特点是个人的生活化内容,非常随意,非正式,反正看过就消失了,没看过24小时后也会消失,大家发的没有压力。内容一旦随意就亲民,各种社交交互就来了。

可以说Story 功能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Instagram 的用户留存。

Instagram 的「Story」入口是如何设计的?

入口一:首页顶部

首页navigation bar 下面信息流上面,用红紫渐变色线圈圈起来的头像,非常显眼。

这个入口的设计可以说是「Story」与 Instagram 自身产品完美融合的典范(当然作为一个家族的Facebook也是这样的),这与早期Snapchat 的「Story」入口完全不同。

其实说是 Instagram原创我倒觉得也不是,记得Tinder 的新的匹配对象也是以横排圆圈的方式出现在聊天列表页面,但是肯定比Instagram 这个「Story」要早。

仔细查看这个入口你会发现,这个入口包含这些元素:

  • 自己的头像: 头像上有个➕,很明确告诉你你可以点击自己的头像发「Story」
  • 关注者的头像:没有看过的「Story」头像加了红紫渐变的圆圈,在白的底色背景上非常明显,看过的「Story」 返回到首页后这个圆圈会消失,应用退出到后台再打开后,看过的人的头像也会直接从这个新发「Story」列表里移除。
  • 关注者名字: 方便浏览者识别
  • 直播图标: 在Instagram 看来,直播应该是实时「Story」,所以现在放在这里了
  • 首页而且是顶部的的黄金位置,为用户提供了发现和发布Instagram 「Story」 的绝佳入口,而且辅之动效UI, 点击率非常高。

入口二:信息流

虽然首页顶部区域可以滑动,但是滑动起来太累,未必能够看到所有发「Story」的用户,如果只关注了几十上百个用户倒是还好,但Instagram 上大家关注的用户是成千上万的,所以首页这个入口是远远不够的。

在信息流中,如果某个用户发了「Story」,那么他的头像也会被红圈圈起来,这时点击头像即播放「Story」了。因为信息流的流量最大,所以这个入口可以极大的提升「Story」的阅读量。

入口三:个人主页头像

打开某人的个人主页后,如果此人24小时内发过「Story」那么他的头像也将会被红色圈圈住,而且进入这个页面的时候圈会有一个动画提示,也是非常明显。同样点击头像即可观看此人发布的「Story」。

入口四:动态列表用户头像

动态里面显示的是你关注的用户最近发了什么图片或者赞了哪些图片,以及谁赞了/评论了你的图片或者谁关注了你。用户对于谁关注了你,赞或者评论了你比较在意,所以这个页面的点击率也非常高。 「Story」在这个页面的入口跟信息流中的一样,也是将头像用彩色圆圈圈起来。

其他入口:搜索、DM、粉丝、关注等列表中头像

这些页面用户使用频率没有签名提到的三种那么多,但是也是遵循了Instagram 的逻辑,有头像的地方就加上圆圈,表明该用户发了「Story」。

总结下来,Instagram「Story」视频浏览入口主要是在用户的头像上增加红紫渐变的圆圈,然后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展示,包括首页顶端、信息流、个人主页、动态页、各种列表页。

Instagram 「Story」的发布入口也比较明显,首页顶部两个入口,底部中间tab 既能发post 也可以发「Story」入口非常明显,这里并不对发布入口做深入探讨。

微信的视频动态的有哪些展示入口呢?

入口一:朋友圈列表顶部

如果好友发布视频动态后,在朋友圈列表顶部会有一个提示,提示的样式上 视频动态+ 头像(多人还有数量),设计非常中规中矩,但识别性也够强,进入朋友圈页面也是一眼能看到。然而从UI 角度,这种设计让人点击的欲望不是太强。而且点开进入后又是一个视频列表,需要再次点击视频才能观看,这比Instagram 「Story」 的点击即播放的交互设计还是多了两步。

入口二:朋友圈列表中用户头像

朋友圈用户的头像上会有一个蓝色的圆圈,这个圆圈代表用户发布了「Story」,点击这个用户的头像跳转到用户主页,然后下拉才能看到这个视频。

而且从UI交互的角度来看,个人主页顶部的这个视频预览缩略图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这个人的主页banner图,浏览视频的引导方式是文字,文字在图片上非常不明显,而且是手势下啦的操作方式,总归没有点点来的方便,个人认为这个主页的入口设计真的并不友好。

其他入口:聊天窗口顶部、通讯录列表头像、朋友圈评论头像等等

虽然微信号称为「视频动态」提供了8个入口,但是这些入口也都是非高频入口,而且入口位置并非固定不变。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大家看到他人发布微信「Story」主要还是从朋友圈这个入口,其他的入口太深,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非常不利于用户习惯的养成。

微信「Story」发布的入口在最后一个tab, 两种方式打开摄像头,一种是点击右上角的相机按钮,另一种是下拉,然后再点击拍摄那个文字按钮。对比Instagram 我们也可以看出拍摄也是比Instagram多了一步。

总结

通过上面对两个产品的「Story」展示入口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微信「Story」的入口更深,交互更复杂,UI更粗糙。这里并不是想说微信的「Story」的展示入口设计有多糟糕,毕竟微信会从自己产品的角度思考。但是作为一个社交属性的功能,入口太深,路径太长,会降低「视频动态」的浏览量,自然也降低了互动频率。发完没有任何反馈,而分享之后的社交反馈其实才是这个功能的关键。初衷是想要无压力的展示真实的自我,但如果没有了社交反馈,发视频渐渐成为了一种无效的分享行为,久而久之用的人也就更少了。

如果在微信朋友圈列表顶部推出类似Instagram 的首页「Story」的功能,点击头像直接就可以查看这个人的「Story」,是不是会增加「视频动态」视频浏览量和冒泡互动频率呢?如果当用户发朋友圈视频时提供一个同步发送到「视频动态」的选项是不是也会增加「视频动态」的发布数量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文中图片来自Instagram @snowbabyq @photo_boiko @hectorsamuelperez

作者:Andrea,微信:happyxiaobaixiang,出海应用产品经理

本文由 @Andre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