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红: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融媒传播为中国发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在网络音频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融媒传播为中国发声》的主题发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出席网络音频高峰论坛。
国际在线消息:11月29日,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在网络音频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 融媒传播为中国发声》的主题发言。发言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再一次与大家相聚在成都,共同参加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作为网络视听界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相信我们能从这次盛会中收获到更多的经验和智慧,进一步为共同推动媒体融合事业、守好网上主流舆论阵地,提振中国声音群策群力。
去年,在参加会议的时候我代表国际台向各位汇报了我们从互联网+向融合发展迈进的情况,也从大家的发言和展示中汲取了不少好点子。过去的一年,是国际台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年,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鼓励创新,重点突破,在打造现代新型主流媒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是多语种移动客户端集群加速布局。国际台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将多语种优势延伸至移动传播领域,以China品牌为核心,以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三款聚合型移动客户端为引领,以中英、中俄、中意等中外双语特色化客户端为补充,形成China系列多语种移动端媒体集群,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语种、全球化国际传播。截至今年11月,上线仅6个月的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三个客户端的下载量已超过500万,China系列整体下载量突破900万。国际台与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合作推出中俄头条双语客户端,搭建中俄移动融媒体平台,受到黄坤明部长的高度评价。国际台目前还在设计开发ChinaMusic、 ChinaTravel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外双语移动端产品,这些产品将与聚合型客户端一道,形成China系列多语种移动端媒体集群,为全球用户了解中国、认识世界提供本土语言、直观贴近、融合互动的全媒体服务。
二是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初具规模。国际台境外社交媒体粉丝数从2015年底的600万连续翻番,截至2017年10月,国际台43个文种在境外社交媒体开设账号111个,粉丝数超过5400万,将近两年前的10倍。面向南亚地区受众的泰米尔语社交脸书账号粉丝数超过120万,超越BBC成为海外泰米尔文媒体中脸书粉丝最多的账号。国际台老挝语Facebook粉丝数130万,超过老挝国家通讯社等5个主流媒体Facebook粉丝数之和,占老挝总人口的近1/6。普什图语社交媒体账号也超过100万,占阿富汗全国移动用户的三分之一。国际台还不断完善社交媒体布局,继续加快在推特、优兔等海外主流社交平台上的多语种社交媒体账号建设,探索开发Instagram、Snapchat等特色化社交媒体传播平台,加强俄语VK、朝鲜语Naver等当地社交媒体账号建设。国际台社交媒体矩阵已初具规模,互动量、转发量等也不断提升。
三是融媒产品生产蔚然成风。国际台以重大宣传报道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各种样式和形态的融媒产品,融媒体微产品在创新性、艺术性、专业性、互动性上实现升级,成为重大宣传报道的主力军。日前,习近平主席访问老挝时,在老挝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一首由老挝友人创作并演唱的摇滚歌曲《一带一路》在网络热播,赢得大量网友点赞评论。这首歌就是由国际台老挝语部为配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而开发的新媒体产品。目前这首《一带一路》歌曲的网络点击量已超过3000万,也带动着国际台老挝语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量节节攀升。十九大期间,国际台推出微视频、图解、H5、动画、网络直播等多个融媒体产品,新媒体阅览总量达1.14亿次,互动量近105万次,图解产品《这五年,你我身边发生的那些变化》阅读量超过4000万,成为爆款产品。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中,国际台推出动画短片《小番茄的环球旅行》,记录一只中国新疆出产的可爱的小番茄搭乘中欧班列和海运快线周游世界的故事,突出一带一路推进各国交通设施建设的切实合作成果。小番茄形象得到海外受众的广泛好评。国际台希伯来语部开发的《玩转中国》系列,以体验式的场景带领以色列受众感受中国故事,在2017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中获评优秀网络科教人文节目。
同事们,朋友们,
通过一年的发展,我们在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不懈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尽管还有很多困惑,还有很多需要发展完善的地方,但对于如何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也有不小的收获和感悟。
一是传播渠道多元化。在信息传播中,传播渠道就是信息流通的道路。修建的路越多,信息传播触及的范围也就越广阔。随着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信息载体、传播渠道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移动应用、社交媒体渐成主要信息入口,目前在全台多媒体反馈互动量中,通过传统的电话、信件反馈的反馈量仅占1%,境外新媒体平台互动量占83%。各种新媒体已成为国际台传播中国声音的主要阵地。国际台秉持移动优先战略,以移动客户端和社交媒体为重点发展领域,契合当前的传播格局。同时,国际台还通过网站、OTT、第三方平台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加大渠道建设力度,各个平台协调联动,国际台新媒体用户量突破3亿,新媒体日均阅听量达到3187万,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
二是产品形态多样化。融合化发展要体现在产品上。在移动互联时代,跨界融合泛媒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既要修路,更要在路上跑车。只有把内容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技术跟踪应用,善于运用微视频、微动漫等方式,采取微传播方式,着力打造具有权威性、趣味性的融媒体产品,结合重大主题、重大事件精心策划,开发精品,才能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三是品牌形象集中化。国际台打造的中华(CHINA)品牌,契合国际台的国际传播媒体定位,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天然的认知度,是讲述中国、传播中国的宝贵品牌资源。目前,国际台正依托中华及其衍生的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品牌,承接融合发展,整合传播品牌,努力打造品牌外宣媒体。随着China品牌的集群队伍越来越壮大,层次越来越丰富、领域越来越宽泛,China品牌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令人瞩目。
下一步,国际台将加快推进媒体融合项目建设,搭建科学完整的云、网、端架构,以China品牌为核心,实现平台再造、跨界整合、应用服务,打造融媒体生态系统和融合媒体传播架构,拓展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融媒覆盖,更好地面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事们,朋友们,
国际台传播的主战场在海外,而广播是我们多年来依靠的工具。和在座的许多朋友一样,我们多年以来专职从事广播事业,在音频领域有较深的沉淀和积累。在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和媒体融合的发展浪潮中,我们对激发广播的生机活力负有责任。我们要利用好新的时代给广播的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拓展广播的内涵,发挥广播的魅力,推动广播的腾飞。
首先,利用好新媒体产品的轻量化、碎片化特征,实现内容产品多元化。在传统时代,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广播媒体想发展视频业务投入大难度高。但新媒体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仅仅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音视图文全媒体生产,广播电台产品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常态。
其次,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特征,有效增强广播吸引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动和分享越来越受重视。广播媒体的互动性和这一特征高度契合。借用新媒体平台,广播的互动性、亲和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第三,利用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凸显广播的伴随性优势。目前,形态各异的智能移动终端,如车载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这些终端集合多种媒体传播手段,集娱乐、社交、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成为人的伴随和延伸。而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中唯一具有伴随性的媒体,这一特质将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中得以进一步提升。
要指出的是,尽管在融媒体时代广播仍有优势和发展空间,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克服一些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障碍,这也是我们在推动媒体融合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仍然存在很多壁垒,大多不能适应新时代以产品为核心、快速组建团队的运行特点,这要求我们改变生产方式,在机制上进行创新;此外,传统媒体动员资本的力量较弱,能够使用的资金有限,难以给媒体融合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对接市场,创新思路,打通资源,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同事们,朋友们,
随着传播技术的演进,新的传播时代迎面而来。数据至上、移动优先;娱乐分享、记录上传;社交应用、万物互联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国际台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注重把握好国际传播发展态势,努力在深刻演变的国际舆论格局中取得先机,并充分利用自己在广播和音频领域的积累,深耕媒体融合领域,继续深入推进全球化、本土化、融合化、品牌化战略,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再造、技术升级、融合报道、跨界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深度融合。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实现更大突破,不断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主动权。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盼望着与各位一起,坚定不移地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