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自助下单平台 --推特写评论
原标题:怀念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
有史以来,人对一个工具的依附程度,大概没有超过智能手机的了。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任大刚
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哪怕带了钱包,带了身份证,如果没有携带智能手机,出门遛个弯,也是寸步难行。智能手机的重要性,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居于核心地位,如果丢了手机,人一定是失魂落魄,感觉半条命没了。
有史以来,人对一个工具的依附程度,大概没有超过智能手机的了。而且,你已经没有不使用这个工具的自由,你今天不使用它,不是你在行使自由的权利,而是在与所有人作对,可以认定具有反社会人格。
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10来年时间。
01
曾经,我们热烈欢呼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乔布斯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超级英雄。
苹果的每次新品,粉丝们总是彻夜排着长队,时髦青年以手拿一部新款苹果手机为荣。贫穷的二货不惜售卖自己的肾脏,目的只是为了一部苹果手机。
▲2017年11月3日,iphone X开售,北京三里屯苹果直营店排起长队(图/新京报)
巴掌大的智能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全世界任何人取得联系;我们可以便捷地取得任何想得到的资讯;随时随地购物,转账,炒股;写作,看书,看影视,玩游戏,看短视频;地图导航;签发文件,等等等等。越来越多的便捷扑面而来。
以前遥不可及的距离,忽然就在眼前。咫尺天涯这个成语,已经可以废除。
全新的科技新生活就在眼前,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图/图虫创意
在过去年代,科技改变生活是不经意间,浸润式的,而且中国人的所谓高新科技生活,不过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十上百年前就实现了的,我们在影视和新闻报道里早就见识过,没什么特别的新鲜感。
但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中国人的科技生活与西方发达国家是同步的,甚至是超前的。也就是说,以前有人在前面探路,你跟着就行了,现在是你自己往前走,人家在后面跟着,这真是值得高兴的先发优势吗?
02
由于界面狭小,手机上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也必须是碎片化的,体系化的知识与文化,在手机上是没有生存空间的,这导致两个结果。
其一,碎片化带来轻巧化,使手机信息一方面高度浓缩、密集,导致那些需要反复进行复杂运思的信息,在手机上失去生存空间。
其二,信息的简单化导致武断倾向,不给受众留下任何思考空间,使受众的思维倾向于不假思索的懒惰,给人一种比看书阅读要来得轻松愉快的错觉,久而久之,人逐渐失去阅读的耐心和习惯。
图/图虫创意
而众所周知,文化的积累,不管是学术、文艺,还是器物制作,都是一个复杂运思的过程,没有一个复杂的大脑和相关训练,是无法完成文化积累的。
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空余时间向手机屈服,被手机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时候,复杂运思不再让人顶礼膜拜,而是人人厌弃。
这些年来,文化的浮浅化越来越明显。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越来越多苍白得让人尴尬的影视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手机低头认错,然后理直气壮地走向银幕/手机屏。
▲微博博主湾区大佬批杜甫(图/网络)
此外,最大量的,不具备理性思维能力的人蜂拥而入舆论场,他们哪怕通过辱骂方式,也足以让所有他们不喜欢的著名专家彻底闭嘴。于是,这10来年间,民粹主义前所未有地泛滥起来,甚至连杜甫都未能逃脱他们的践踏与洗劫。更不要说民粹主义正在向其他领域快速蔓延。
而这一切,不能不说与智能手机在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威力有关。
03
理论上,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升,人会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可用于个性发展和思维的自由创造,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可能是一种恰恰相反的结果。
由于逐渐习惯了短些再短些的信息模式,你会发现,人们阅读大部头专著的兴趣下降了,转为有专门的人帮助你摘出精华的章节,一本专著只要看个几百千把字,似乎就掌握了全部的内容,也就算阅读过了。
在各个短视频网站,有大量的影视剧被剪辑成只有几分钟长,看过故事梗概,也就算观看过了。
图/图虫创意
甚至孩子的作业,哪怕是数学作业,遇到难题,打开APP,拍下难题,立刻就给出解题步骤,反复的思考与练习被这种捷径取代。
越来越多的人乐于被动接受,以往需要反复翻查资料,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得出研究结论,这同时是一种有益的训练,现在只需动动手指,所有的资料就在眼前,过程的减省,训练的阙如,使问题探究失去刺激,科学的魅力下降了。
04
为了购物,通过关卡,办理各种手续,等等,我们已经交出了足够多的隐私。
有一段时间,我注意到某个视频APP老是向我推送植发广告,而我对自己的脱发并不在意,也从未留下过类似的搜索痕迹,我意识到,这个视频APP应该偷偷地打开了镜头,偷窥我的形象。
▲10月13日,工信部通报38款APP侵害用户权益问题,丁香医生、美柚等APP在列(图/截图)
其实,此前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某些社交APP可能一直在偷听人的谈话,它们会根据谈话内容,向机主推送与谈话内容相关的广告,譬如,你如果在说汽车,打开社交软件,一定会有汽车广告。
所以现在看,手机已经不再是手雷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吃里扒外的名副其实的双面间谍,它时刻监视着它的主人,然后向他人出卖主人的几乎一切信息。
虽然如今有这样那样的隐私保护法令,但技术是如此的复杂,信息窃取是如此的隐晦难懂,一万个人中又有几人搞得清楚其中的一二分?
▲9月6日,央视新闻爆美方长期对中国手机用户无差别监听(图/微博)
中国绝大多数人的财产界限意识并不发达,并不在乎自己的隐私。而在可见世界,窃取者并没有把手伸进你的口袋,让你直接蒙受直接的损失。但隐私和财产权的逻辑链条,实在是太长了,以至于很多人理解不了,于是放任,甚而至于,乐意得匪夷所思。
我们交出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并没有因此获得庇护,反而是逐渐把自己送进了一个更先进的牢笼。
05
这个时候,我特别怀念没有智能手机的日子。
那时候,人是自由的,想去哪里,抬腿就走,没有这个那个的限制。
那时候,家长或老师布置给孩子看的书,他们大概率可以不经思想斗争——到底是看书还是玩手机,打开书愉快地阅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边看书,一边惦记着有社交软件上有没有人找从而不时地翻看手机,结果一不留神看到其他地方去,魂魄跟着跑得远远的了。
图/图虫创意
那时候,专家的言论都是可以被尊重的,是可以理性讨论其对错得失的。杜甫这样的古人上一次被无端吊打,是几十年前的事,大家都坚信,这种荒唐事不会再发生。
那时候,买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成交完成,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没有人会尾随你一年半载,纠缠不休。
那时候,资讯是有把关人的,资讯网站的信息是可靠的,没有现在这么多似是而非,不可信又不可全信的信息。
这真是人类自从有互联网以来的至暗时刻。然而技术带来的问题,最终还是要技术来解决。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亦或是制造出更多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