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涨赞平台 --推特刷播放量
【Live Event Ecosystem】
当时Twitter股权投资另一家给体育设施做app的VenueNext时,有人提出Twitter已经开始打造出一个Live Event Ecosystem。纯粹就此项股权投资而言这么描述其意义有没有神化,和此项股权投资究竟靠不可信赖,这些另说,主要是Live Event Ecosystem那个说法让人叹为观止。
甚么算是Live Event?音乐会算,体育赛事算。往狭义想,地界库房突然核爆也算,今天股市大跌也算,政府推出甚么新政策也算,某公众人物也算。甚至,舅舅国庆节自驾游被宰也算,老师在SNS上晒喂鸵鸟也算。总而言之,一件事情已经开始出现,或才刚出现,它们都算Live Event。因此,,世界上的一切事件,其实都是Live Event。
博客slogan足不出户发现可说,和不累的创下贴文,不都是为的是看看世界/邻近/利莫尼/亲友们已经开始出现甚么。即使Live,因此你刷个没用。
为的是知悉已经开始出现甚么,以前人们看报刊玩游戏听广播电台,而后看新闻报道网站装新闻报道app,再而后更倾向于刷SNS,Facebook们成了大伙儿冲破现代新闻报道媒体的通道,Twitter就更别说了浑然不觉这样那样的大事件率先在Twitter上。
【譬如说亲密关系呈现出的优点】
可是,类似Twitter这种现代的亲密关系链,follow与被fo的呈现出形式,在资金流庞大到一定等级时,使用者的timeline必然很有利于使用者直接看到钟爱的内容,即使每个时刻使用者的浓厚兴趣偏重都是不同的,因此也不足为奇每家SNS都在想办法人工/演算法干涉使用者的timeline。
说到这里,不如就以一种典型的Live Event——足篮球比赛事来譬如说吧。
话唠韦德在就任富勒姆时称:篮球没因此重要,他不能挽救人的生命,毕竟我们不是医生,我们要让女球迷在赛事中忘记苦恼,然后他们能花3天简述赛事,再花2天展望未来赛事。
恩那个逗逼一句话就总结好了一个女球迷消费(换句话说关注)一场篮球比赛的模式:
已经开始出现时:看赛事
才刚出现:细细品味3天
出现过一段时间:展望未来下一场
因此对于足篮球比赛,Live Event Ecosystem就至少包含以下角色:
事件发起者:足协、联盟
事件地点:XX球场
当事人:球员、教练、裁判
现场目击者:球场里的观众
后方观众:电视观众
普通关注者:没看篮球比赛但关注篮球比赛的人
事件传播者:以前是专业媒体机构,现在则加上了媒体人专家意见领袖、现场目击者、后方观众,乃至普通关注者。
----------------------------------------情景模拟的分割线----------------------------------------
假设你守在电视机前,这是一场重要的决赛:BVB vs Boring Munich……
赛事哨响:现场观众纷纷在SNS晒自拍/大V发表了专业前瞻和赛事看点/关注者刷到了利莫尼或大V的信息
12分钟:博阿滕大脚长传,球直接飞到BVB禁区前沿,莱万潇洒接球,扛过追来的胡向前,推射远角得分,0:1。SNS里一片沸腾,发推数量激增。你很想看看大家都怎么评价这粒进球,但是不巧,你的timeline上还有各种晒娃、发吃、生活感悟,于是你使劲刷,或者直接点进几个经常说篮球比赛的利莫尼的页面看,更或者,搜索关键词看大家都在说甚么。你搜了Boring Munich,然后又搜了莱万,好像那些内容也没甚么营养,不过好像搜到了一个在现场的女球迷,他拍了比分牌和球员庆祝图。还有个现场的女球迷在用periscope直播,虽然视频质量没法忍然还是看到了现场气氛的狂热。你还可以去贴吧逛逛。(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屏)
40分钟:京多安一个漂亮的马赛回旋后,把球塞给右路罗伊斯。罗伊斯一脚出给中路的香川然后高速斜插,香川挑传禁区,这时右边后卫金特尔赶上不停球直接传中,罗伊斯推空门。1:1。
然后你又开始刷SNS,奥,还是好多发猫狗哈哈哈党,搜了下关键词罗伊斯,这次好几个打着感叹号要给罗伊斯生猴子的。还有个利莫尼转了一个叫贾郑婧的感叹这才是BVB式的行云流水。
……
趁这会儿有点无聊,你发现有人发了上一个进球的gif图。
……赛事结束,最终比分3:2,BVB险胜Boring Munich。好了这时你想看球员赛后采访,教练赛后发言。你刷了每一个球员的推。你还想趁着激动的心情跟那些同好们聊球。再往后,还有球员评分,赛事复盘,专家评论……也就是话唠韦德所说的:用3天细细品味赛事。于是你去了新浪体育,看了看就像机器人写的千篇一律的战报:北京时间XX:XX,在XXX赛事中,XX以3:2战胜XXX,夺得了XX冠军。赛事第X分钟,XX直传,XX插上劲射偏出。XX在X分钟取得了领先……最终XXXX。然后你逛了贴吧、虎扑,这里面新闻报道猛料都比门户网站多,又快又新。你热情的参与评论。然后你在SNS上关注的利莫尼/大V又翻译了很多赛事新闻报道。还有战术复盘。于是你需要点进他们的个人页面去浏览。罗伊斯等等twitter平时也没啥动静,但赛事后在自己Twitter账号上写:完美的赛事!……过了2天你想知道关于这场赛事还有没有甚么新的后续,于是你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贴吧虎扑-SNS逛一圈。一遍又一遍的进入页面、搜索。你发现那些遵循一定格式的现代新闻报道报道、评论,几乎可以一目十行看完即使大多都是重复的废话,而你点开5篇新闻报道扫一遍,实际累计也只有500字对你有用。----------------------------------------情景模拟结束的分割线----------------------------------------【新闻报道事件呈现出的进化】经过对这场BVB vs Boring Munich的Live Event的追踪,深深觉得:1,如果不用点击、搜索这么多次,直接按时间呈现出给我相关信息多好。2,如果这些新闻报道能只说要点就好了,谁要去看大量重复的文字呢。我只想知道信息,而不是看一篇文章。3,在不需要大量关注一群陌生人(聊完球就算了,没球时还要看他们发吃发自拍晒娃说蠢话)的情况下如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立马有一群同好来交流,那样多好。已经不幸关门的Circa(Circa News | Save Time. Stay Informed.),还有仍在尝试的Timeline(https://www.timeline.com)也是这么想的,至少在1、2点上。他们在某一个新闻报道事件的时间轴上帮你梳理,并尽量提炼文章精华,帮你更好的追踪某个新闻报道事件的发展。但是问题在于他们这么做的性价比:群众并不是对每件事都想做追踪,只有那些热门事件,或是浓厚兴趣所在,群众才有动机去了解更多于是追踪;Circa和Timeline们需要从浩瀚的整个互联网世界里搜寻、二次整理这些新闻报道然后呈献给使用者,然而他们搜寻到的原材料——这些新闻报道文章,却都遵循着新闻报道报道的固定格式:长(相对于140字)、严肃正经、废话多(相对于只想知道要点的读者需求而言)。这种工程让Circa和Timeline来做,确实性价比存疑,但让Twitter做简直再合适不过:1,Twitter上已经存在大量贡献内容的账户,这些账户涵盖了一个Live Event Ecosystem所包含的所有角色。2,Twitter上对于某个新闻报道事件的报道,短小精悍、够快够及时、多媒体(当然了这一点Twitter也动作略慢,还有待改进)、多角度(不同角色发出的报道)。3,Twitter使用者本来就是来看可说的,跟Circa和Timeline比这就是使用者基础。4,Twitter要做的,就是把1、2做二次梳理,依然以时间线形式,呈现出给3看。早些时候Twitter提出的project lightning就让人想问:早干嘛去了?直到现在moments的推出,Twitter总算是迈出了这一步。毫无疑问,Twitter Moments将是本地化的,因此目前只有美区上线,里面呈现出的都是美区热点。和有个粗略的导航——频道,有新闻报道、体育、今日热点、娱乐……前几天看知名博主Ben Thompson写:TWITTER’S MOMENThttps://stratechery.com/2015/twitters-moment/36氪中译:重新发明报刊的Twitter时刻(上)说重新发明报刊也许有些夸张,但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倒是确确实实正悄悄变化,只是仍然没有一个产品来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Circa和Timeline更可能成为先烈,而Twitter正是做这件事的合适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