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加播放量平台--推特买粉丝
前段时间两年布季谢 Twitter 的振幅较为高,渐渐地我意识到两件事:撇开文本而言,刷 Twitter 这事会比刷博客让我更畅快。
所用这二者的人如果晓得,Twitter 和博客的主页型态只不过是较为相近的,单纯而言都是使用者高度关注或转贴的贴文/博客以资金流的方式展现出。
那到底是甚么其原因引致了在相近的内部结构下 Twitter 新体验比博客好这一结论呢?我从许多技术细节上找出了些败象:
文档行宽
Twitter 主页每一贴文的右侧是肖像,右侧才是Grignols地区,因此带队文档的宽度比博客会更短。在写作贴文时,双眼以内终端距会比博客更少。虽然文档行宽的增大会引致每边度减少,但紧密结合主页能每边慢速的优点,能透过每边慢速替代,减少双眼的每边终端。
因此刷博客时,会觉得双眼比刷twitter更忙,无趣,是即使双眼纵向终端距变短了。
文档与相片翻转
对比上面两张图我们能看到,Twitter 的文档与相片宽度是完全完全一致的,文字的以内两侧与相片以内两侧能够完全翻转,因此在写作 Twitter 的Grignols时我们的视线能够更加稳定,视觉上也比博客更加整齐美观。
转贴的设计
twitter的 Reply (回复)对应的是博客的评论功能,不同之处在于twitter上被高度关注者回复的文本会出现在影迷的主页上:
因此 Reply 只不过更像博客转贴和评论的混合体(当然twitter也有 Retweet 和 Quote)。
我非常喜欢 Reply 在twitter主页上的展示方式。能看上图,回复者的文本是位于被回复者的下方,因此当我们自上而下写作贴文时,能很自然地先了解原文,再看到我们高度关注的人的回复。
相反,当我们写作博客的转贴文本时,视线终端只不过很乱的。从上图能看到视线会先定位到高度关注对象的评论(1),然后为了了解每边文,视线会移到下方的原文(2),之后会自下往上的写作转贴链(3、4、5),当视线回到起点后,这条转贴算是写作完毕,视线又会继续往下经过刚才已经经过的文本,写作下一条博客。
最后还有一点体会是,产品经理在新体验产品时,如果尽量抛弃固有习惯和认知的影响。比如我在使用博客很长一段时间后,刚切换到twitter,会觉得许多地方设计得很不直觉,从而产生twitter设计得不好的想法。
我们如果理性地区分和思考那些让人不适、违反直觉的点,哪些是设计上有问题,哪些仅仅是习惯引致的,哪些是设计者有意为之,背后的初衷可能是甚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原住民的自修室」,记录一名产品经理的思考和随想,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