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公告:
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抖音加观看量--抖音带货

首页 TIKTOK   作者:coolfensi  2023年03月20日  热度:45  评论:0     
时间:2023-3-20 23:47   热度:45° 

人人活在社交媒体的互联网时代,还有人没有给别人点过赞吗?点赞或者不点赞,这个简单的二进制开关定义着社交网络到目前为止的基本逻辑。

然而在点赞出现了十多年后,这个功能正在发生变化。 点赞经济在推动了社交平台的发展后,又开始遭到质疑。

所以点赞的逻辑是什么?在这个通行了十几年的逻辑下,现在的点赞又抑制了什么?这个功能以后会走向何处?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作者 | 油醋

正文字数:2676 字

预计阅读时长:7 分钟

点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个竖起拇指的图标从 Facebook 开始正式走入大众视线,但它其实是重金买来的点子。

2007 年,Bret Taylo 从谷歌出走,创办了网站 FriendFeed。 FriendFeed 是一个社交平台,同时集成了网络社区、博客等元素。 虽然 FriendFeed 一直受硅谷人青睐,但它在当时的主流用户群体中一直声量不大。 不过,Bret Taylo 在 FriendFeed 期间倒是孕育出了点赞这个功能。

Facebook 在 2009 年 2 月 10 日上线了点赞功能。并且在半年后以 50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FriendFeed。

点赞功能的出现对于 Facebook 的助推直接反映在用户数量上。2010年,Facebook用户从 3.37 亿人增至 5.85 亿人,并且 3 月 13 日史上首次单周访问次数超过Google。

甚至由于广告收入的增加,2009 年 9 月,Facebook 宣布其现金流动首次转为正向,仅在一年前其单用户利润还是负值。

点赞功能在被 Facebook 走通后,逐渐成为社交及分享平台的标配。到现在,一款具有分享属性的产品没有点赞功能已经不可想象。

点赞的现实投射

点赞是一个用户在互联网上对所见内容表达认同的形式。如果要在现实生活里追溯点赞的前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鼓掌这个动作。

像点赞一样,鼓掌也可以被抽象成一个二进制开关式选项,即鼓掌或者不鼓掌。

相比一对一的表达赞美,或者奔走相告以表示认同,鼓掌是门槛最低,负担最小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维持住一定的距离感。

这放在点赞的逻辑中也适用。 在网络上几种对内容的反馈方式中,转发显得太重,评论则需要输出观点。点赞显得更轻,态度也更模糊,所以会有很多工作或亲属关系中的随手点赞出现。

而一个冷知识是,鼓掌作为一个有意识的表示赞美的行为,也是后天习得的——像我们学会按赞一样。

点赞的商业价值

点赞数量以最直白的方式将这一结果反馈给用户。这个不起眼的机制成为了整个社交平台原创内容产出的催化剂,并且显现出在商业维度下的巨大潜力。

英国社会学家 David Beer 在研究中表示: (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行为)用户正在源源不断地主动提供自己的真实生活细节。点赞将大众的喜好转化为可统计的数据,进而可以作为用户分类,捕捉目标人群的依据,这使得定制广告成为可能。

一个例子是,在引入点赞机制后,Facebook 在 2009 当年的广告客户数量就同比增加了三倍。

以 Youtube 为例,在原先的星级评分系统分档太细(1-5星),造成的后果是:

1.很多人懒得思考而放弃给出反馈。

2.模糊地带太多,结果反而不精确。 比如 3 星和 4 星的区别在哪儿?

复杂的反馈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用户的反馈意愿。在一个关于 Youtube 视频的评分统计中也显示, 1 星和 5 星是最常出现的评分,2、3、4 分则要少得多。

动辄上亿的用户群如果互动积极,会在平台内培养出一批一呼百应的网红或者意见领袖。这些红人中的部分也会成为广告商的宠儿。

以点赞引发的网红经济早已成为一门大生意。

反点赞潮来临

但随着社交网络彻底流行,去点赞化似乎成为了一个平台长大了的标志。

点赞功能的加入对于各平台的用户数量增长效果明显。但到了 2019 年初,许多最主流的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数都是数亿级别,利用点赞来吸引用户增长的潜力已经不大。

Instagram 上的一般用户一边在期待点赞数上 10 后的骄傲时刻,一边又可能落入无人鼓掌的尴尬处境。一合计,不如少做少错。

为了摘除用户自我表达的枷锁,Instagram 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在加拿大、日本等八个国家实行隐藏点赞数的措施。隐藏后用户自己还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动态收到了赞的数量,其他人只能看到点赞人的列表。

Instagram 首席执行官亚当·莫塞里表示此举意在消除用户分享动态时的紧张感,并且扭转平台以点赞数量衡量自我价值的观念。

新浪微博近年评论转发点赞的数据也通胀严重,劣币的浩浩荡荡也抑制了正常用户在微博发声的积极性。 优酷、爱奇艺也在 2019 年前后关闭了前台播放量数据。

各大内容平台相似的举动,其目的都是希望平台能回归内容,而不是被简单粗暴的数据所捆绑。

点赞走向何处

点赞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于平台广告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财报上看,Instagram 在初步实行隐藏点赞后,广告总体收入并没有受到影响。 但 Pingwest 品玩在最近的使用体验中发现,Instagram 加大了在信息流中广告和其他购买曝光的普通用户的出现比重。 这意味着在隐藏点赞功能后,Instagram 选择了在一般用户身上多收些散碎银两,以弥补顶流网红广告效应减弱带来的损失。

Instagram 在 2020 Q1 表现优异

但 用户对点赞数的习惯性关注已经养成,其功能势必要发生一些变化。

Facebook 在 2020 年 2 月上线了与点赞并列的五种新表情符号。 符号评论(点赞是其中之一)更回归到评论本身。 解决了点赞二进制式开关含义单一的短处,也稀释了点赞按钮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点赞的推荐属性被重新分离出去,只承载一种轻度的认同意义,像这个按钮刚出现时的用户体验一样。

点赞不会在社交场景中消失,但是其对用户和平台本身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肉眼可见。一个更好的未来,可能从给点赞做减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