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自助下单网站--抖音刷赞网站
2020年玩抖音发视频大多都是700-900的播放量
2021年再去发抖音视频大多都是500左右的播放量
今年再去开一个新号发现好多100-300播放的视频
现在短视频是不是真的没得玩了呀?
大环境分析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2017年就基本不再上涨了,2018的短视频出现,其实是让用户在线时长增加了一点,但是也很有限。
在短视频刚刚出现的那两年,短视频平台日活飞速增长,但是现在也没有什么再度增长的空间了。
而且之前大家对于短视频平台的认知没有那么强烈,都是一些网红在搞内容创作,现在企业看到了短视频的流量纷纷开始搞短视频,个人想要带货或者热于分享生活的也做视频,各个领域被各个大大小小的创作者占据。
用户没多,视频越来越多,但是系统需要优质的内容来提升抖音平台的用户人均停留时长,所以它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账号的初始流量越来越低。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以前你看到的黑丝美女随随便便大几十万上百万点赞,现在呢?黑丝美女也不一定好使,为什么呢?因为黑丝美女实在太多了。
(10个视频9个黑丝美女.gif)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个字,找不同!
别人的视频拍产品,我拍产品制作流程;
别人一个人出镜,我两个人共同出镜;
别人在屋里拍,我在楼顶拍;
别人一个美女,我三个五个十个...
别人讲普通话,我说方言;
别人买衣服,我买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的第一套衣服;
别人的视频反转一次,我的视频反转3次;
总之呢,别人有的我加倍,别人做的我细分...
从人物、环境、场景、内容本身、内容情节、表现形式、拍摄形式多种形式上去找不同,找差异化。
因为同样的内容时间长了会让人视觉疲劳,即使现在你的账号还算可以也是需要不断的去创新,我相信大家见证过很多大V的衰落。
怎么去找?
确定你的细分领域,比如说你是做证书考试的,就不要用教育培训这个大行业。
寻找你的细分领域的3个月内起来的新号,要求粉丝1-3w,作品数量尽量是保证日更的那种。
如果说3个月内的新账号粉丝十万往上,我们几乎很难从这个账号上学习到什么,要么他是纯娱乐类泛粉账号,要么就是猛砸钱的那种账号。
作品很少粉丝却很多,可能是一个时间很久的老号,把之前视频隐藏了,我们也很难参考,作品非常多粉丝不多,普通人不去搬运视频也很难做,所以不去参考。
就找我上面说的这种类型的账号,去分析账号的特点:拍摄场景,人物风格,表现形式,视频时长,评论区粉丝关注的内容,然后策划出符合自己的差异化账号定位。
为什么视频数据那么差?
我做过很多次的账号分析,也尝试去总结和整理文案,但是最终发出去的时候很少播放能上千。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企业在尝试短视频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招聘专业人员的意识,一般只有一个拍摄剪辑岗位,文案要么是编辑写要么是领导自己写。短视频平台有自己的特性,它不像开会那样大家慢慢讨论,也不像讲课那样让学生学会,它需要一个快节奏的让刷视频的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是要方法而是要消遣,你说的对我就给你点赞。
所以除了招聘一个视频剪辑负责拍摄和剪辑保证视频的画面质量之外,还需要一个短视频编导岗位,编导可以帮我们把控视频表现力和视频内容以及视频数据和内容的优化。
关于这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的目的是获客,几百的播放量就能带来咨询或者线索,维持去做就行,不用特别着急播放量,毕竟获客类型的视频不像其它泛娱乐视频那样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
要不要投DOU+?
很多人把豆荚理解成付费流量,对。
但是我们更喜欢把豆荚理解成测试流量,就是花钱向系统采买一定流量进行作品测试。
作品好不好,光靠系统一开始的500边缘流量,根本测试不出来,从科学角度来讲,就是采集样本不足,想要准确判断1件事情到底是普遍还是特例,需要放大样本数据。几个人认为好可能是偏见,但是几万人觉得好,那才是真的好。投豆荚就是你付费采买更多的观众来观看你的作品,让系统判断和观测你的作品,到底是真的好还是只是运气好。
豆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快速过审,有很多作品不是不推流,而是死在审核员手里,在作品推流进程中,有几个播放量的门槛会触发到人工审核机制,而投放豆荚可以帮你快速过审,审核作品没有违规因素,就可以更加顺畅的给你推流。
但是可能对有些作品也有反作用有些营销性质比较强或者说打擦边球的作品投豆荚也可以帮你快速不过审,就是因为发现有的作品本来一发出去自然流量跑的还可以,结果投豆荚审核不通过不适宜推荐停了,所以说审核有风险投流需谨慎。
所以总结一下豆荚两大作用第一采买测试流量来给系统一个客观的判断作品是否优质第二帮你快速过程当然也可能是快速不过。
短视频平台发展至今诞生了诸多玩法,网红账号,带货账号,个人娱乐账号,还有企业账号。
想要从0-1起号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对短视频行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而言系统学习可能是短视频入行最快的办法。
厚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