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涨播放量--Tik Tok资讯
转自:农民日报
这是一场由一根网线引发的乡村新变革,发轫于流通领域并逐步向供应链、种植端渗透,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到帮好农货卖上好价,一批批懂经营善网络的新农人登上乡村振兴的舞台成为地方新致富带头人,在政府、农民、各大平台等主体合力推动下,从此乡村大变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逐渐由过去多点分散状态进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阶段。农村电商已逐渐成为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促进生产方式标准化、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改善提升农村风貌的重要举措和新动能。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乡村,流量逐渐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机,直播成了新农事。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延伸,从扶贫到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电商的潜能正被不断激发。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0.11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增加了18倍多,且多年高于全国电子商务整体增速。
好农货产出来更要卖出去
一斤卖1200元,客户都抢着要,订单已排到两个月后。新茶还没上市销路就早早确定,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毛鹃喜不自禁。
雷山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等因素,好产品藏在深山,市场小、收益少,截至2014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仍达28.2%。当地银球茶能够打开市场,正是得益于当地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2015年起,雷山县着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优质农产品及传统手工艺品线上销售。截至2020年底,全县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5年增长近53倍,累计突破13亿元。
甘肃陇南是第一个由县委书记挂帅吃电商扶贫螃蟹的脱贫地区。2013年6月初的一天,时任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得知有人通过微博一天销售了30公斤大樱桃。受此启发,李祥随即注册账号并编辑微博:今年成县核桃长势很好,7月下旬上市,欢迎大家来成县吃核桃,我用微博卖核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都已经开始预订。
微博一发出就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力挺。当年六七月之间,成县借助微博宣传在淘宝网上预售的鲜核桃总量超过1万斤,同时还销售151棵百年老核桃树1年果实的收益权,相当于多卖了超过3万斤核桃。
网上也可以卖农产品,这无疑为陇南,这个物种丰富却身处大山深处的原贫困地区提供了一把打开脱贫增收大门的金钥匙。2013年7月,成县成立了西北首家电商协会,并举行首批鲜核桃网络预售签约仪式。在随后的日子里,成县核桃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络走向全国各地。
事实上,我国许多脱贫地区跟雷山县、成县一样都拥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市场有限,优势资源难以转化,造成好农货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境况。
自从2014年底原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纳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2015年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开始实施,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快递下乡工程,在各地各部门持续努力下,一系列适应电商市场的农产品持续热销,助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截至2021年,商务部等部门已累计支持1489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占到全国总县数80%。
如今,陕西汉阴县太行村小米辣、柞水县木耳、四川越西县暴走鸡等越来越多优质农产品,纷纷借助电商平台和快递物流网络,翻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以往产销信息不对等、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有了新办法。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原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06.6亿元,同比增长43.5%,更多农民将线下农产品转向线上销售。截至2020年底,原国家级贫困县网商总数达306.5万家。
多年的实践证明,电商在资源禀赋、致贫原因各不相同的地区,均显现出精准带贫、农业升级、农村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作用。
畅通供应链助力产业升级
盛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火腿进行深加工。同时,切片火腿、火腿丁炒饭宝等深加工产品被装进快递箱,等待着快递员上门揽件,发往全国各地。
当时《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诺邓火腿还只是我们当地的土特产,是藏匿在深山里的美味。每逢节庆我们本地邻里、亲戚朋友之间都会互送手工火腿,但是对外还是非常小众。马金桥公司董事长徐琨斌说,自节目播出后,诺邓火腿名声渐渐被传开。不过让其真正走出大山破圈销往全国,变身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还是有赖电商的助力。
2020年8月,为解决云龙县当时因产能瓶颈导致的发展困境,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沪滇合作平台,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在徐琨斌的厂区内设立助农车间,帮扶企业投建了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促进本地特色火腿产业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标准化生产转型发展。平台还专门邀请专家为当地火腿在改进包装、研发新品、为不同渠道提供定制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于是,马金桥公司的火腿有了更洋气的规格包装,并有了咸肉、香肠等衍生产品。两年过去,目前助农车间每年可达到量产值6000万元,带动周边人口务工约4000人次。
近年来电商行业盛行的产地直销模式,对农产品的标准化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果子的大小、成色、甜度都得在采摘后立即进行分级;所有的分拣、打包、预冷、装车环节都得争分夺秒。
仙居‘仙’果杨梅,吃的就是一个鲜字。要给消费者稳定的高品质产品,必须从源头做好品控。我的网店只卖饱满的圆形,大小均匀,重量在25-35克之间的杨梅。浙江仙居新农人郭帅颇懂吃货的心。从产地采摘的杨梅得迅速用冷风吹干送入冷藏室,并马上包装,进入运输链,才能最大限度保持仙气和鲜味,江浙沪次日达、一般城市双日达的特快物流,基本上可以完美保障杨梅的新鲜口感。
网销产品直接面对大众消费者,口碑尤为重要。对生鲜农产品来说,要想维持新鲜口感就得与时间赛跑。
十年前刚做电商的时候,从新疆发一箱杏子光运费就得40元,现在如果量大一件最低4元就搞定了。在新疆有过多年果园打理经验的以果农业董事长张银杰告诉记者,自己2013年就开始尝试开网店售卖农产品,近些年物流提速、快递成本下降是自家电商生意能扩大的重要基础。
其实,无论是冷链运输,还是标准制定、品牌打造,在越来越多农货产业生态中,电商正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景。
难以标准化曾是农产品网货化的重要阻碍。声名在外的阳澄湖大闸蟹就曾因没有统一的定级标准而在网络销售中面临种种乱象: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名不副实、发货迟缓、空头蟹券等。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线上线下农货销售和消费提供质量评判的依据,引导养殖企业、蟹农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品质和口感,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最终实现优质优价,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这十年,日渐完善的县域物流体系,增强了电商畅通农产品上行的底气。通过整合和优化各类物流资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流通短板明显改善,截止到今年6月底,累计建设县级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2600个,全国98%的乡镇实现品牌快递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370亿件,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超1.85万亿元。
新农人接棒迈向舞台中央
湖北鹤峰县太平镇芦坪村农民龙艳萍每天一早走进直播间,镜头里,茶叶、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屏幕上点赞刷屏。搭上了农村电商快车,龙艳萍一天能卖出上千单80多种特色农产品,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致富。
伴随着电商蓬勃发展,一大批新时代的新农人正借助电商快速成长,农村网民数量从2012年底的1.56亿已增长至2021年底的2.84亿,十年内增长了82%。
像龙艳萍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融入农村电商,不仅生活开始离不开网购,还通过销售农产品增收致富。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网商、网店有1632.5万家,带动农村就地创业就业3600万人,2021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保持两位数增长。
因来自农村,这些新农人对农业农村怀有天然的情感,不仅带头致富,还心系乡亲。他们把新技术和新业态带回去,用新观念新工具,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促进产业发展带动乡亲致富。
2015年以来,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兴起成就了一个个乡村网红。田间劳作、烧火做饭、邻里互动……这些在农村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在网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围观。无论是岁月静好的李子柒式田园牧歌,还是接地气的张同学的农村日记,三农题材俨然成为短视频创作的流量密码。
刚开始做短视频的时候,普通话都说不利索。2017年,广西灵山县农民甘有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用巧妇9妹当网名,开始坚持录制短视频。炒菜做饭、爬树摘果、撒网捕鱼……丰富多彩的原生态农村生活吸引了不少流量。
从普通农妇,到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大V,甘有琴只用了短短两年。积累一定粉丝量后,甘有琴开始为家乡农产品直播带货,还和团队建立了电商基地,曾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将老家15万斤滞销芒果销售一空。我们想把村里经济带动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甘有琴说。
农村电商的加速崛起使得乡村的引才向心力逐渐增强,年轻的乡村创客越来越多,他们返乡触网,当起新农人:开网店、拍视频、做直播。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人。
对这些新农人来说,返乡并不是简单重复父辈的路,而是开创一番新事业。正是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给了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的新机会。
十年来,越来越多青年因怀抱电商梦而回到乡村,在一片片乡野泥土中,实现自我、带动就业、促进强农,开辟农业农村新的星辰大海。
助力打通农产品流通堵点,推动供应链产业链重塑、培育新一代农村发展生力军,未来乡村因电商而充满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