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抖音涨粉丝--海外抖音涨赞网站
撰稿编者按:为什么在商品设计Hathras,我们认为的X310e不但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还造成了不太好的新体验呢?真正好的商品新体验,应该是要重回生活。责任撰稿译者以这类商品机能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好的珍藏新体验该怎么做?
使用者讨厌在网路上珍藏各种小东西,把珍藏到的小东西据为己有,满足人格的忌妒心,每一使用者都有鉴于此而不甘寂寞。
很多网络商品在使用者点选珍藏后,让使用者去优先选择珍藏夹。只不过使用者并不讨厌去优先选择,他们只想单纯的把他们讨厌的小东西珍藏下来。
优先选择这类并绝非两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这些有优先选择十分困难症的人来说。实际上,我每天都是选预设那个。
这并绝非两个好的使用者新体验。
同时能加进条码,但这个绝非强制性,为的是满足这些有这种市场需求的使用者。加进条码的目的是为的是方便快捷使用者在尔后的索引。
你也能搜寻条码来找出之前珍藏的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大体上满足了绝大部分使用者的市场需求。
2. 拼趣(pinterest)智能识别珍藏夹
中文网站会根据你搜集的相片在较长的时间内,自动检测出相片相关联的珍藏夹类别。能直接搜集到相关联的配置文件。
然而经过试验,时常会出现数值。因为相片的进行分类只不过很繁杂的,属于度自订,很或许,智能识别并绝非两个好的软件系统。
3. 花朵的加速搜集
花朵是两个雕塑家搜集意念的中文网站,该中文网站常用的使用者使用情景是,雕塑家在下载中文网站时,会大量搜集他们钟爱的片断,但每天都要优先选择配置文件,非常繁杂且低效率。
后来花朵网加入了加速搜集的机能,其逻辑是中文网站会预设优先选择上一次搜集的珍藏夹,这大大提高了使用者搜集相片的效率。
而如果你需要优先选择其他配置文件则可点选普通搜集。这两种搜集方式满足了雕塑家的不同市场需求。
二、互动信息的隐私保护
社区类商品有各种点赞,珍藏等互动信息,但使用者又不想被别人知道这些信息。
因此,在规划商品时需要考虑到使用者互动隐私的保护,这是使用者侧的刚性市场需求。
1. 私密的点赞列表
抖音个人主页的点赞列表,我记得刚开始是公开的,且不能设置为私密。
使用者点赞的视频会出现在这里,却少有人希望这些信息被别人看到,总有些点赞视频你并不想被别人看到。
如果点赞列表可见,那么使用者在点赞的时候就会有所顾虑,这不利于平台的互动率。
特别是随着抖音上熟人也越来越多,强关系社交情景在渐渐加强。
抖音后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把它设计成了预设隐藏。(当然能他们设置为公开,但只有极少数使用者会这样做。)
由于点赞是私密的,使用者能随心所欲的点赞他们讨厌的视频,毫无社交压力。
这是为何?源于人性心理学:窥私欲。人人都讨厌窥视别人的隐私,而不讨厌他们的隐私被窥视。
不然为何如今的QQ空间大体上都设置了权限,毕竟,谁想被别人窥视当年那个煞笔的他们呢?
2. 公众号在看和视频号私密赞的逻辑
朋友圈早已沦为的是两个人设打造的阵地,现在的人发圈越来越谨慎。
使用者似乎越来越不愿意在朋友圈分享文章了,除非是有利于他们人设打造的内容。
使用者点了在看后,此文章会出现在看一看这个模块,且七天前的分享将不可见,这就相当于两个弱化版的分享机能。
这将大大减轻使用者分享的社交压力。对于公众号主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两个流量入口,激发他们创作更多的内容。
视频号点赞也是同理,会被朋友看到,导致使用者在点赞的时候就会有所顾虑。
他会考虑,我点赞了这个视频,我老师、上司、父母、亲戚、朋友会不会看到?他们会怎么想?
但他在抖音上点赞是没有这么多顾虑的,单纯的讨厌就行。
第一,抖音是弱关系平台;
第二,抖音上的点赞预设是私密的。
这并是两个优雅的软件系统,一是操作成本有点高,二是使用者存在较高的学习成本。
以上两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的是减轻使用者的社交压力。
三、确定按钮放左边还是右边?
同时用过mac OS和windows系统的使用者不知是否发现,这两个操作系统的弹窗按钮确定和取消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mac的弹窗按钮确定在右,取消在左;而windows的刚好反过来,确定在左,取消在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哪一种更加合理?
1. 模态反馈定义
在交互设计中,这种弹窗叫做模态反馈,艾伦·库珀在《About Face 4》中提到:
模态模式一种临时模式,它通过遮罩将使用者当前看到的内容和之前看到的内容区分开来,界面中只有 popup(弹出层)组件具有可交互行为,需要使用者操作才能退出该模式。
《About Face4》Alan Cooper
模态的优势在于让使用者专注于完成某个任务而不被干扰。
2. 哪个优先级更高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两个按钮哪个使用率更高,一般来说,确定的点选率要远远高于取消。这是因为大多数使用者对于他们的操作行为是明确的。
所以这两个按钮在视觉上一定要做出差异化,确定的视觉层级要高于取消,这样使用者才会一目了然,不会感到困惑。
3. 两者背后的逻辑差异
回到刚才的问题,逆向思考这两者背后的逻辑差异。
windows弹窗的背后逻辑:
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所以把点选率更高的按钮放在左边更加符合人的正常阅读习惯。
mac弹窗的背后逻辑:
根据一般的任务的流程,取消在左代表返回上一步操作,而确定在右代表进入下一步任务流程。
看上去似乎都有道理,这两种X310e这类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在整个系统中保持一致性,让使用者形成操作习惯就没有啥问题。
从个人的使用习惯而言,个人更倾向于mac的这种方式。
四、手机的实体键怎么放才合理?
手机上的实体按键电源键和音量键通常有两种分布方式,放在左右两侧或都放在右侧,前者以iPhone为代表,后者以安卓手机为代表。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哪种方式更加合理?电源键和音量键属于完全不同类别的两种按键,且都是高频使用,它们的机能自然不用赘述。
1. 使用者情景
我们先来看看都放在右侧会有什么问题,以下使用情景相信使用者不会陌生:
使用者a,在地铁上玩王者,声音有点大,想把声音调小,结果不小心按到了电源键,导致手机息屏,而此刻你正在激烈的团战,内心有一万只草尼玛奔腾而过……
使用者b,每天按电源键(解锁或锁屏)都会不小心同时按到音量键,结果直接就截图了!这种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因为这两个按键离的太近了……
使用者c,自家的小米11,电源键位于中间位置,右手拿时大拇指会触碰到,左手拿时中指刚好会触碰到,而电源键又有指纹锁机能,导致手机在不断的解锁,而你毫无察觉……
通过上面的案例,能得出结论:若按键都放在右侧,会导致使用者时常误触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放在两侧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能有效防止误触,尤其是盲按,不用担心按错,减少误操作的几率。
2. 电源键绝非一开始位于右侧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手机的电源键一开始是位于顶部位置,这是为何?
因为刚开始时手机都是小屏幕(3.5~4寸左右),对于iPhone5S及以前的手机来说,单手操控,拇指Home,食指电源,刚刚好。
所以电源键放在顶部既按得到又能减少误操作。
后来随着手机大屏的趋势(4.7寸以上),这个时候单手已经不方便快捷按到顶端了,从6代开始就把电源键放在右侧了。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 两个按键都是分开放。
3. 按键不在中间的原因
还有两个小细节,iPhone的实体键绝非在右侧正中间,而是在靠上的位置。
iPhone设计理念是单手持握,并且大多数人右手握手机,大拇指时常会碰到右侧边框,若果放中间,这样会造成误触音量键和静音键。
只不过上面的案例3就已经说明了按键放在中间的弊端。
我想起了当年的锤子T1,左右按键一样大且位于两侧的中间,这是典型的为的是追求完美的对称而向使用者新体验妥协。
iPhone从初代开始就已经建立了他们的设计理念,不管是工业设计还是界面设计,并沿用至今。
五、iPhone静音键有存在的必要么?
从初代开始,iPhone机身左侧音量键上方就有两个静音键。
这些年来,iPhone一直在减少各种实体按键以及外部接口,比如3.5mm耳机孔、home键。
但直到如今这个静音键却一直保留下来,为何iPhone对于这个按键情有独钟?
静音键开启后,任何来电或通知都是无声的,震动也会消失。
在无需点亮屏幕的情况下实现一键静音,方便快捷快捷,深受使用者的青睐。
1. 哪些情景使用者会开启呢?
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以及使用者研究,无非以下几种使用情景,比如看电影、开会、上课等:
- 进电影院看电影前,我一般都会拨一下,避免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被来电铃声打扰,影响了他们和别人观影。
- 开会的时候也会拨一下,以防在开会的时候突然被来电铃声所打扰,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 学生党在上课前一般也会开启,这样整节课都不怕打电话进来了。
总之,就是不希望他们的手机铃声打扰到他们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是虚拟静音键,需要先解锁手机,对着手机屏幕一顿操作。
而实体键不需要这么麻烦,能盲操作,放在裤兜里都不影响操作。
2. 安卓手机为何没有实体静音键?
这个按键这么重要,却很少看到安卓手机上有(除了一加大体上没有)。
实体静音键绝非苹果首创,之前的Palm、Blackberry(黑莓)早已有这样的设计。
可能的原因是安卓控制中心很早有静音按钮,甚至有些定制系统还能把静音按钮直接放在桌面上,设置静音非常方便快捷,也就没必要再多加两个实体键了,显得多余又徒增成本。
3. 一加三段式按键
上面提到过的,作为安卓阵营唯一的静音键,一加手机引以为傲的三段式按键,该设计能通过物理键直接实现在静音、免打扰与正常模式当中加速切换。
但个人认为这个设定繁杂了,三种模式远比两种模式繁杂。使用者并不一定能搞明白,有一定的学习成本。
4. iPhone设计静音实体键的初衷
在早期,iPhone的控制中心并没有静音按钮,想要设置个静音并绝非两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个机能又是必须的,苹果索性直接做了两个实体物理键。
这样静音的时候只需要把静音键拨过来就能了,一步到位,使用新体验也很好,所以一直保留至今。
虽然现在iPhone的控制中心已经加入了勿扰模式,但考虑到老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以及品牌调性,苹果对于这个实体按键的去掉还是显得很谨慎。
考虑到之后iPhone在防水、机身内部空间的改进,不排除苹果终有一天会取消iPhone上这个静音键。
5. 静音键的缺点
静音键虽好,但也绝非没有缺点,使用者有时候会无意中触发这个按键而不自知,或者开启后忘记关闭,导致错过了一些重要的电话。
6. 静音绝非绝对
虽然开启了静音键,但并绝非绝对的静音。如果是闹钟,铃声还是会响起,因为闹钟的优先级要远高于静音模式。
苹果这是考虑到了如果有使用者不小心触发了静音键,或者开启后忘记了关闭,害怕使用者耽误了重要事情。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明明开启了静音模式,却还能调解音量大小的原因所在。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
六、经典的旋钮式交互
在日常生活中,旋钮是个很常用的小东西,比如音箱,微波炉,收音机,老式电视,车载旋钮……
在机械商品上,旋钮凸起的把手和它下面的圆盘刻度,是最明显不过的旋转暗示,符合人的自然感知。
旋钮式交互是个人非常偏爱的一种X310e,我认为这种交互跟iPhone的home键一样经典,主要原因有三:
1. 操作单纯
旋钮操作单纯,看到这种按钮,一岁小孩子都会忍不住用手去抓。对于使用者来说,几乎不需要学习成本。
2. 尽在掌控
在旋转的过程中,可调大调小,一切尽在使用者的掌控之中,使用者感觉到有十分的安全感。
3. 即时反馈
在调节的过程中,调大调小都能立刻收到即时的反馈,这是使用者最讨厌的X310e。
我们在触摸屏上很少看到这种旋钮式交互,因为这种交互是要建立在抓住旋钮实物的感受。
而触控屏是个二维的世界,没有真实抓握的手感,无法还原出三维世界的真实手感。
汽车上最常用的旋钮就要数音量和空调了。然而自从特斯拉在车上推广大屏幕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家开始盲目跟风,把绝绝大部分的机能按钮集成到屏幕中,比如空调,不仅不方便快捷,行车中使用还容易造成危险驾驶。
车上的触控新体验跟手机上是完全是两码事,使用情景也完全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安全问题。
都知道开车不玩手机,可是行车时操作中控屏跟玩手机有什么两样?
4. 车载旋钮有什么优势?
1)驾驶更加安全
对于驾驶员来说更加安全,通过旋钮调节空调,熟悉后完全能实现盲操,边开车边操作毫无压力。
如果是触控屏,你必须看着屏幕,一顿操作猛如虎,而在开车过程中眼睛哪怕离开前方一秒钟就意味着危险。
而安全是汽车驾驶的重中之重。
2)更加真实的反馈
使用者的操作有真实的物理反馈,旋钮阻尼。
屏幕上虚拟按键反馈根本无法与实体旋钮相提并论。
3)更加稳定的机械结构
软件系统用久了会变卡,可能会死机,难免会有bug。而这些不稳定因素将成为汽车驾驶的潜在危险因素。
一旦屏幕失灵,或者系统死机了,那所有按键都失效了。
虽然特斯拉为的是提升其车载系统的稳定性下了很大功夫,但是问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但是硬件大体上很少会出问题,物理旋钮才让人100%放心。
无论厂家如何吹嘘,虚拟屏幕按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比实体按键有更好的使用新体验。
因此,有一些实体键出于安全驾驶的考虑还是应该保留,将各种机能按钮都集成在屏幕里并不见得是两个明智的优先选择。盲目的把实体按键变为触摸按键存在安全隐患。
七、后记
以上商品新体验涉及到3个软件层面,3个硬件层面。
只不过商品新体验从来就绝非软件商品的专属,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把他们仅仅局限于网络,不要老是沉浸在虚拟世界,重回于现实世界,多观察生活、新体验生活。
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