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刷粉丝-本报评论:当钢-Ins加粉丝平台
转自:中国环境网
赏花、散步、骑行、遛娃……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绿心公园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很多小动物提供了生活繁衍的空间。整整10年前,北京东方化工厂正式停产,原地块经过生态治理,建设公园绿地和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市民休闲中心。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行,首钢滑雪大跳台受到广泛关注。结束了钢花四溅的年代之后,首钢园区变身工业遗址公园,依然矗立的高炉、烟囱、冷却塔向人们讲述着昨天的故事,而钢铁与艺术的碰撞,让这里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更多类似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过去十年中,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成为很多地方发展的重点。一大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通过搬迁改造获得新生,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环保水平也得到改善,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企业搬走了,留下的地块怎么办?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治理不到位等因素,很多搬迁企业厂区的土地都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在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安全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经过多方调研,一些地区对腾退的工业地块采用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园林造景相结合的方法,规划建成了城市绿地,既确保了安全利用,又拓展了生态空间、还绿于民,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过去十年中,很多地方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曾经的生态伤疤成为如今的生态标杆。如今绿树掩映、水榭楼台点缀其中的河北唐山南湖旅游风景区,曾经是开滦煤矿百余年持续开采形成的采煤下沉区,除了污水坑就是垃圾山。经过生态修复,这里成为承载工业文脉、彰显生态文明的靓丽名片。同样是采煤塌陷区,江苏徐州贾汪区通过荒山绿化、水系治理,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一个地方的变化,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变迁。过去十年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刻影响着地方执政者的决策部署,着力补齐突出短板,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幸福感不断提升。
多还旧账的同时,还要做到不欠新账。生态环境问题在本质上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十年来,全国各地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市场准入,做好源头预防,对落后产能痛下杀手的同时,对新引进产业精挑细选,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发展要算大账,经济账要算,生态账也要算。必须切切实实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