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公告:
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ins刷评论 -洋码头生死危机:买-Ins涨播放量网站

首页 Instagram   作者:coolfensi  2022年12月07日  热度:43  评论:0     
时间:2022-12-7 6:17   热度:4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钱玉娟在过去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远程发起了两场沟通会,来自全球各地的买手们跨越时差上线,定居德国的买手吴笙也在其中。

首场沟通会发起于8月31日,彼时三百多位买手商家在线,曾碧波发出恳求,给我点时间,洋码头需要点时间,去把问题理顺,把资源整合好,给大家一个交代。

曾碧波还在这次会上表示,将在9、10月份通过稀释股权对洋码头进行股权重组,之后出售给一个有流量、有资金、有业务、有品牌的大公司,从而获得真金白银来解决债务问题。

然而,待到9月24日晚,曾碧波对在线的90多位买手商家解释称,原本有一个国资背景且比较慎重的公司,有将近一个多亿的注资,注入洋码头,但在洋码头人去楼空及买手上门催款等报道见诸电视、报端后,导致我后面去融资,基本谈好的事情,到嘴的鸭子飞了。

9月26日,吴笙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会后感触,为什么总是画大饼?在她看来,无论是洋码头平台,还是老板曾碧波,对于拖欠买手商家的2亿元货款以及3800万元的保证金,至今给不出一个合理的兑付方案,应对的方式却有一个,拖延。

信任崩塌,始发于一年前

曾碧波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洽谈中的并购方选择观望洋码头,他在第二次沟通会上也如此告诉买手商家们,尤其是交易能否达成的条件,集中在平台接下来的交易转化率、收入、交易额以及卖家的经营数字等。

主题只有一个,买手赶紧回来,继续在洋码头卖货。日本买手叶先生从未接到沟通会的邀请,他从相识且同样维权的海外买手处拿到了录音,听过全部内容后,他说,开这两次会议,压根不是为了解决近2.5亿的债务问题。

9月26日晚,叶先生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洋码头拖欠他19万货款一年了,为了催款,他的店铺在今年1月停止接单,本想借此向平台表态维权,却不曾想反被平台封杀。

现在连后台都登录不上了。叶先生说,那一刻的他对平台信任全无。

今年8月23日,曾碧波发出一封长达5000字的公开信,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后,订单取消率也比以前更高。除了业务持续下滑,平台在2021年为回国内资本市场寻求上市,进行了红筹(海外)架构拆除,以及对跨境业务资金、税务、外管等方面进行了合规化改造,这直接引发在2020年1月D轮融资中入股的新浪微博撤出,而洋码头退还了1亿元现金,之后加之银行抽贷8000万元,使得现金流恶化,平台经营危机重重。

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刻引致了买手与洋码头平台间的信任崩塌,实际上,早在一年前甚至更早,买手们就已经感知到了平台的资金掣肘问题。

一位新西兰买手告诉记者,她在2020年底提现时,到账时间就要接近一个月,10天变成了半个月,从半个月又延长至三个月,后来竟然是遥遥无期。据她讲述,有不少老买手在2021年初察觉洋码头存在资金问题后,早早下架闭店。

吴笙的店铺,在去年8月时已被拖欠了超16万元的货款,数次联系平台洋管家未解决,期间她还给曾碧波发去多条解决提现问题的求助信息,他从来没有回复过。最后,她选择停止配合店铺运营,之后便在去年10月底被洋码头工作人员从奢品服鞋配签约买手群移除。

也正因如此,吴笙因祸得福,她被拖欠的货款规模不至于失控。她给记者截取了一个接龙登记信息,其中显示着洋码头上的店铺名称、买手名字以及不能提现到账的具体时间。记者看到,有些买手商家在2021年6月就被不予提现,提现难题大规模出现在2021年10月之后。

来自澳门的冼先生,去年10月计划通过洋码头在内地发展海淘生意,进驻前还有意对这个运营了十多年的平台调查了一番,当时有卖家反映到账不准时,平台回应只是针对违规卖假货的店铺。这一理由加之首页的明星代言图,让冼先生投入10万元备出了第一批化妆品,只卖了两个月就发现没有一分钱能提现成功。

如今,冼先生的商家后台已经看不到订单,全部被清零了,询问平台则被告知售假清退。对于上门催款的买手商家,曾碧波曾向记者强调,带头聚众闹事的是被平台清退的产业带假货商户。接受记者采访的买手们并不否认平台上存在售假店铺,只是少数,吴笙作为被拖欠货款、合规经营的欧洲买手之一,发现售假之外,洋码头拖欠货款会有各种理由和借口。

买手提现,决定权在平台

上述新西兰买手让记者查看了她的交易账单,自2021年7月以来,只有数额小于500元的部分订单提现成功,其余订单提现状态均显示已提交银行。

冼先生自2021年10月28日发起第一笔提现,3627.2元,手续费5元,已提交银行,之后不同时间发起的十几个订单状态一致,都提交了银行,只有2021年12月16日和22日的最后两笔,共计1.2万元的订单,状态停留在处理中,直至他的订单被清零,无从查询。

上述新西兰买手讲述,多数买手商家在等待提现的过程中,会向洋码头运营人员催讨货款,而平台代表则在群里通知,还在经营、数据良好、无诋毁平台行为的商家,提现超过60-90天的,会优先处理;而已经不再经营,但过往记录良好,无诋毁平台行为的商家,会把反馈问题,移交专门负责的部门处理。之后对于买手商家反馈的问题,不予理睬,若谁继续在群里维权,洋码头工作人员会直接将群组解散、再建,而那些急于追款、放弃经营的买手,多与新群组无缘。

对于历史债务,曾碧波从未回避,除了未给买手商家结算的货款累计达2亿元,还有一笔3800万元的保证金。吴笙发现,平台除了将买手的货款结算账期拉长,还在2018年初将0元入驻规则调整为5000元的保证金,不止新店,老店还要补缴。

吴笙之前的奢品鞋服直营老店补缴了保证金,后因货款拖欠而不及时履约,被平台移除时,官方不但没有退还保证金,还让她新开了一个店铺,并照例上缴保证金。在她看来,除了占用货款蓄起的资金池,保证金同样成为平台沉淀资金的一个渠道,而今这笔钱也成了洋码头待补的窟窿。

针对资金去向,曾碧波在公开信中称,自2022年5月起,平台的资金结算已全面托管,按照跨境平台的监管要求,放在香港账户中进行境外结算。

看过公开信,又认真听了两次沟通会后,远在奥地利、被拖欠了90多万货款的买手陈默,觉得曾碧波传达出的信息关键点是:买手商家的订单交易一旦成功,货款就会经过结算平台——万里汇,进入平台在支付宝国际托管的账户中,即使洋码头倒了,我们的货款在支付宝的账户上,也是安全的?

对此,记者特别向蚂蚁集团旗下万里汇方面加以求证,对方回应称,洋码头这一海淘网站上的中国用户,若用支付宝付款,付款之后的资金会流入平台在万里汇上的备款账户,而万里汇会根据洋码头发出的指令,再将钱款结算给洋码头的指定商家。

万里汇方面表示,今年5月在与洋码头签署合作协议后,万里汇仅是平台指定的跨境支付通道之一,无权自行处理和决定洋码头备款账户的资金流向,同时也不掌握每家商户实际的应收明细。

一位接近蚂蚁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万里汇内部也已关注到洋码头公司的危机问题,也需要向平台上的海外买手商家们厘清一个事实,洋码头将货款的大水池子放在万里汇上,它会设有很多不同流向的水龙头,而要开哪个水龙头,资金流向哪里,决定权在洋码头。

陈默已经无法分辨曾碧波说出的话中,哪句真,哪句假。例如,曾碧波不止一次提及蚂蚁银行,他们(蚂蚁银行)可以提供一些贷款,但也在看数字、履约、订单取消率等以及一些头部卖家的交易速度会比较好看一点,获得(蚂蚁银行)融资的能力会更强烈……为此,记者加以求证,蚂蚁银行方面回应称,我们和洋码头之间只有跨境支付(代发)协议,没有其他合作关系。

采访中,记者还从一位行业人士处获悉,洋码头方面曾与蚂蚁集团沟通营销合作一事,但对方并未对其需求予以回应。上述行业人士猜想,曾碧波一些表述失实背后,或是为了活下去的不得已为之。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以来全球经济震荡严重,跨境电商平台面对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冬天来了,如果平台真的倒闭,波及的影响面可能更大。上述行业人士也希望,洋码头能度过难关,关键要担负起责任,合法合规地解决好与平台买手商家间的资金纠纷。

危机之下,平台急寻并购

不光是债务危机、舆论危机,最大的问题是信任危机。曾碧波深知洋码头当下之急,创业13载的他,与平台一起经历着生死劫,他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自己曾收到死亡威胁。

据曾碧波讲述,买手商家上门催款之后,经侦部门不但介入调查,而他自己也被实施边控。不过,在最近一次的沟通会上,曾碧波向买手商家强调,经侦将在今年年底解除对他的边控限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我是金融犯罪,没法立案。

从企业查询平台天眼查可以看到,与买手商家形成合作协议的主体是上海洋码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统称:上海洋码头),而其100%控股股东为洋码头(重庆)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统称:洋码头国际),尽管后者的持股股东中,赛富投资基金以15.14%的持股比例成为最大机构股东,但曾碧波本人却通过第二机构股东上海羽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第四机构股东上海熙百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这家公司最大的个人持股股东。

记者通过股权链显示发现,曾碧波是洋码头平台所属经营主体上海洋码头,以及股东洋码头国际的最终受益人。即便如此,买手因欠款与洋码头对簿公堂,可以起诉的对象只能是经营主体。

头部的俄罗斯买手沈云被洋码头拖欠货款高达650多万元后,选择将店铺在今年2月停播,后请来律师团,要和洋码头打官司。

今年8月中旬,沈云收到了法院的裁定文书,予以执行冻结上海洋码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名下银行存款人民币657.2834万元,或查封、扣押其相等价值的财产或财产性权益。

起诉的话,我100%赢。沈云心里清楚,洋码头早就没有钱了,于是在律师的建议下,走完整个仲裁程序后,她对财产进行了保全。

曾碧波为了救急,已经卖房卖车,如今的他一无所有,我现在唯一剩下的东西就是洋码头。他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为了不让平台倒下,近来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搞钱上。

在曾碧波看来,平台发展至今所拥有的,遍布全球83个国家、数千海外商家和超10万+的海外代购买手,是并购方和战略投资方非常看重(洋码头)的。

澳盈资本创始人合伙人肖毅有不同看法。他曾在几年前于跨境电商领域创业,甚至与曾碧波同期获得过融资。公司能活到现在,很不容易了。肖毅创立的海淘平台如今已经退出市场,他认为,之于海淘平台来说,若用户增长没有新的大流量入口,故事就已经讲完了。

谈及当下投资侧对跨境电商平台的关注点,核心是日活、月活。肖毅认为,其次才是供应链、买手资源等,尤其对比行业竞品,他觉得,洋码头的模式过时了。

采访中,跨境行业专家鲁泓海感慨,纳入阿里麾下的考拉海购,即便有流量依靠都走下坡路,而在第二梯队的跨境进口公司不转型,只能死得很惨。

鲁泓海始终相信一句话,市场是不可逆的,他认为跨境进口的辉煌时代正在结束,多数跨境平台都在All in 出海。

寻找好的跨境出海项目,这也是顺福资本创始人李明顺当下较为专注的投资方向。转型做投资的六七年时间里,洋码头这个平台从未引得李明顺的关注,他认为其模式与产业趋势背离。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他以标品为例说到,中国供应链能力愈发增强,留给进口的空间越来越小。

李明顺与鲁泓海同时提及了一家跨境平台——行云集团,都已经从单纯的进口生意转型,布局品牌出海相关。而将目光落到融资7轮,总计规模达10.8亿元人民币的洋码头身上,上市搁浅,还是个不赚钱的小生意。鲁泓海认为,目前洋码头只有被收购的命运。

命运未知,买手在逃离

2021年初,洋码头曾估值40亿元人民币,曾碧波向记者透露,去年底时还曾融过一轮,未披露,当时的钱主要用于结算资金的第三方托管,他的解释是,要注入资金进去周转。

回顾公司的发展进程,曾碧波坦言,不仅要与垂类的独立跨境进口平台竞争,还要应对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孕育自电商巨头的对手,洋码头曾大规模进行广告投放、优惠券补贴,2016年-2017年两年出现了深度亏损,甚至在2018年没有任何流量入口。

打击更大的是,阿里于2019年全资收购网易考拉,一举拿下了跨境电商行业市场的半壁江山,直接让洋码头这位海淘元老,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在流量战初期失利后,曾碧波看到了直播带货的风口,平台在2019年与抖音进行海淘直播及达人网红合作,流量成本较低,人力成本(研发)不需要再投入时,就进入收割期。

此举让洋码头在2019年、2020年两年,平台累计盈利了5000多万元。叶先生曾在洋码头2019年年会上,与曾碧波打过照面,彼时这位企业家风光无限,平台更是接连迎来新融资,2020年1月获得新浪微博数亿元D轮融资的同时,还有抖音红人牛肉哥投注1亿元,入股洋码头。

不过,在平台的发展过程中,曾碧波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坦言,个人存在一些判断失误,他透露股东方不看好海外上市,加之寺库在美股的表现,让我们很灰心,于是洋码头选择了一条回国上市之路。为此,它在2021年经历了一系列折腾,一下子喘不过气来了。曾碧波一语双关,彼时令他未料想到的是,平台电商面临证监会等监管层更为严格的监管、审查,这让洋码头的上市梦碎。

如今2亿多债务引起的市场风暴,在曾碧波看来,还不可以把洋码头压倒,倒下,就会满地鸡毛。他引出了洋码头的业务资源、品牌、系统,以及产业上下游资源,我们的免税新零售战略和海淘直播业务,都是国内跨境电商的稀缺业务。

曾碧波觉得,上述特色业务是如今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巨头们没法做好的,而今洋码头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并购给大的上市公司平台。不过,现实之下,他也不敢奢望40亿元的高估值,可能面临一个很低的估值,但谈不上贱卖。

近来,吴笙、陈默等欧洲买手们,在维权群里常常讨论着可能的并购方,一旦接盘了洋码头,先保证让我们拿回货款,再考虑在平台上继续经营。吴笙也会担忧,曾碧波在沟通会上讲到在洽谈的并购方有四五个,或许是挽留买手,为让大家回去继续经营而抛出的烟雾弹。

陈默在今年9月就停掉了店铺运营,而吴笙虽然仍在开播,却没有订单,她去头部几个买手店铺询问情况,有的直接回复暂时不播了,有些则以暂时没货或全部售完为由不进行任何交易了。

叶先生和陈默十分坚决,他们均表示,在平台未兑付货款前,不会再运营。叶先生觉得,回去就是填坑,沈云就吃了这个亏。

今年8月,曾碧波曾主动找到沈云,说服其在9月回平台直播两场,会给予流量扶持。沈云提出了先结算100万元的历史货款,斡旋之下,曾碧波答应并兑现了这个要求。可沈云发现,两场直播的GMV是28万元,刨除平台佣金和提现的手续费,最终她的账户却只是手动入账了20万。

停止运营以逃离洋码头的叶先生,至今没有再寻新阵地,他在做海淘生意的这几年里,逐渐意识到红利期后,产业在过热期会衍生出假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叶先生告诉记者,海淘行业的利润已经被打回到了正常零售终端的水平。

我们只能想办法提高资金周转率来提高利润,但这关键的一环被平台掐住。等待欠款兑付过程中的叶先生,已经深切地体会到,洋码头这样的平台为提高资金使用率,不惜占用商家货款,这是短视的平台和求生存的卖家间,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点。

(受访对象要求,文中吴笙、陈默、沈云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