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公告:
欢迎来到CL境外营销平台,平台经营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Twitter粉丝、点赞、播放量服务、客服微信:coolfensi 24小时在线欢迎咨询购买!

脸书境外推广--Facebook买赞

首页 Facebook   作者:coolfensi  2023年01月15日  热度:39  评论:0     
时间:2023-1-15 13:16   热度:39° 

无论在扬州什么地方,不用抬头看人,听口音便知道是邵伯人,其独特的腔调在扬州话中别具一格。邵伯人到哪儿都很自豪,把家乡夸成一朵花似的,有时不免让人感到牛皮哄哄的。不过细想一下,他们的自豪也并非毫无出处,邵伯是扬州第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邵伯锣鼓小牌子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露筋娘娘的传说和邵伯秧号子是省级非遗项目,只说这两项,就让人佩服了。

邵伯的好东西着实多,用数不胜数固然夸张,但掰着手指数,还是数不过来的。三里长的古镇石板街风情万种,古韵犹存,宛若清明上河图的翻版。颜真卿多次游历,甘棠庙碑的题词就出自颜鲁公之手,其《蔡明远帖》中的师生情,使邵伯青史留名,其墨宝真迹入门者必临,爱好者必读,甘棠邵伯不胫而走。历史上到过邵伯的名人又何止颜真卿一个,甘棠树下召公不扰民的仁政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谢安临死不屈的忠贞仍在激励我们精忠报国。斗野亭里的苏东坡、苏辙、秦少游、黄庭坚等的《七贤诗》,见证了北宋文坛顶流齐聚邵伯的高光时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竟然也留下《过邵伯镇》,痴迷于诗词创作的乾隆皇帝亲撰的《邵伯湖》也为邵伯人脸上贴金。大铁牛、大码头、巡检司等等,虚虚实实的故事多着呢。

古镇古街古巷,老树老楼老店,新景新路新居,邵伯与众多运河古镇一样砥砺前行。有着优渥的文化资源,旅游怎么发展?话题很大,课题很难,但挡不住邵伯人探索的决心,各种尝试随之而来。打文化牌,发旅游财,走致富路,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天下人爱上邵伯,都来邵伯,是邵伯人矢志不移的追求、与日俱增的执着。但似乎还欠点火候,差点什么,有识之士心有不甘,讨论交锋互不相让,高论妙招各有千秋,目的一个,那就是让大运河成为致富河、幸福河。

各种讨论无疑是有价值的。反思是为了汲取智慧,而不是否定过去;质疑是为了自我完善,而不是另起炉灶;新论是为了刺激神经,而不是沉湎过往;批评是为了自我救赎,而不是指责埋怨。团结一致向前看,凝聚共识谋发展,突出重点勇突破,群策群力见担当。邵伯人深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忙得不亦乐乎。忙得忙在点子上,否则就是邵伯湖的虾子——白芒(忙)。当务之急是,把脑子激活,多一点用户思维,少一点自以为是;把路子理清,多一点经营理念,少一点大包大揽;把着子找准,多一点务实举措,少一点急于求成,通过差异化、平民化、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给大家一个非来邵伯不可的理由。

邵伯好是好,但爱乡心切的千般好,未必是外乡人非来不可的刚需。激发外乡人到邵伯一游得懂点心理学、营销学。外乡人为什么要出来旅游,他们又想得到什么?换位思考才能有所体悟。举世无双的名山大川,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众口相传的历史遗存和民间传说,自己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是不是独此一家、独占鳌头?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思变革,那只能顾影自怜,甚至怨天尤人了。

文化是邵伯古镇的根脉,保护传承利用一个也不能少。对保护,邵伯人是下了功夫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历史遗存重见天日。传承也是不遗余力,要不然也不会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落户。在利用上,还需进一步转换观念,提升思维,拓展思路,迈出新步。在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中,找到链接转化的窍门儿,是一个伤脑筋的难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能科学利用已成为发展的拦路虎。找到定位,把非来邵伯不可的理由想明白讲清楚,也许就能找到邵伯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金钥匙。

聪明的邵伯人,从烟火气出发,焕发出古镇的精气神。

女人要把自家男人留住各有妙招,最常用的不过是看似简单的吃饭,于是就有所谓的至理名言,抓住男人的胃,就抓住了男人的心。邵伯的文旅发展如用这样的比喻,也许轻浮,但话糙理不糙。邵伯湖是古镇取之不竭的宝库,大运河的南来北往汇聚了八方美食,经心灵手巧的邵伯人不断出新,形成了看似寻常实则非常的邵伯美食谱系。邵伯人是会吃的,大厨自不待言,就是家庭主妇,围裙一扎,铲勺一拿,灶台一站,三划两弄,几个可口小菜就已摆上桌。邵伯人也是好吃的,人人都是美食家,对饮食特讲究,哪怕在四十年前日子不宽裕的时候,一样不将就,把苦难的日子弄出点诗意,这是邵伯人的生存智慧。你想想,既然暂时改变不了生活,那就苦中作乐,力求生活往好处变。邵伯美食文化历史悠久,菜品卓尔不凡,社会早有定论,不少人慕名而来。与其说他们来邵伯旅游,倒不如说他们是来一饱口福的。邵伯美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地位功能日益彰显,这可能是邵伯文旅小镇打造的开场锣鼓,美食锣鼓敲得越响,游客来得就会越多。

精明的商家早已捕捉到了其中的机会,捷足先登者不仅在邵伯站稳了脚跟,还把邵伯美食店铺开到了扬州、南京等城市,这也无形之中为邵伯美食做了常年的活广告,激发更多的外乡人来邵伯品尝美食的兴趣。就美食而言,邵伯是拿得出手的,而且出手就出彩。邵伯湖是他们的天然食材仓库,民间高手各有妙招,大店小铺各有特色,外来游客各有所爱。一年四季,因时而动,随行就市,春天的银鱼、夏天的龙虾、秋天的绿菱、冬天的咸货,成为邵伯美食的四季歌。

邵伯人的手艺着实不丑,就地取材就能弄出一桌好菜,不但有特色,而且也有品位。一个龙虾能一口气说出十多种口味,什么麻辣、蒜蓉、椒盐、十三香、咸蛋黄等等,林林总总,一应俱全,再配上炒螺蛳、腰花汤、炒面、脆皮豆腐,一桌龙虾宴吃过,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邵伯龙虾俨然成为古镇最响亮的招牌,近来开发的绿菱宴也是别出心裁。嫩绿色的鲜菱香甜脆嫩,不亚于生梨苹果,吃后止渴生津。煮熟后的橙黄色把秋天的丰收写在餐桌上,粉球球、香喷喷,可与板栗媲美,削成片、切成丁,荤烧素烧,皆新鲜可口。绿菱焖鱼更是一绝,以菱米来代替虎头鲨,拌上面糊油炸,再辅之以配好的高汤调料,酥炸脆菱几乎与焖鱼别无二致。至于冬天的咸货更不用说了,邵伯香肠远近闻名,还上过央视呢。

只要有好吃的就不愁没人来,饭前饭后大家顺便逛逛街,看看景,拍拍照,会会友,扫扫货,无形之中集聚了人气,形成了旅游。邵伯名气大、景点多、传说美,来都来了,不看不逛不就亏了吗?于是拖家带口,三五成群,就会到斗野亭去看看《七贤诗》,遥想当年的文人墨客是如何吟诗作对的;就会去摸摸大铁牛,想想写出《荷塘月色》的朱自清儿时骑在上面的感觉,勾起对先人治水智慧的崇敬;就会在转弯抹角处驻足长思,实地感受先人的心地善良,教育子女多为人着想;就会在大码头上感叹镇江小码头,邵伯大码头,为昔日的繁华而自豪;就会在甘棠树下触景生情,油然而生为民造福之决心;就会在街头听听锣鼓小牌子南秀北雄的美妙乐章,一饱耳福……邵伯丰富的历史遗存,多彩的文化呈现,借着美食文化悄无声息地走进游客心中。

无论怎么说,古镇百十家的饭店,让舌尖上的邵伯深入人心,好吃不贵成为大家的定评。好吃的人打开邵伯美食地图,南边尝个龙虾,北头品个香肠,东家吃个银鱼涨蛋,西边顺个菱米焖鱼,遇到如意的,选新鲜的买了带回,有时人还未回家,快递早将买的送过来了,这些为邵伯文旅小镇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活力。

好吃邵伯,似乎可以成为邵伯的一个旅游招牌。也许有人会对好吃存有顾虑,因为好吃一般与懒做相连。其实好吃无错,懒做才不对呢。勤奋工作的人好吃何错之有,相反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其实,好吃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用不着羞羞答答的。用美食重新定义邵伯,叫响好吃邵伯,似乎也可以作为邵伯文旅发展的锣鼓小牌子。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