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加赞网站--facebook刷观看量
财联社10月10日讯,中国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撰文表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赖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独特优势。对于外界比较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业发展,他指出,无论是金融服务市场的经济贡献、港股市值、债券发行量,香港均高于新加坡,无须妄自菲薄,但也要了解自身不足,补足短板。
他还指出,香港的未来机遇大于挑战,只须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对策,便能进一步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以下是陈茂波10月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过去几十年,香港在激烈的区域和国际竞争中,有赖国家的坚实支持,得益于国家的高速发展,加上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不少国际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其中,由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自2007年起进行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大部份时间位列全球第三,但是在上月出炉的最新报告中则下跌了一级至第四位,引起广泛讨论。
细看当中内容,香港总得分实际上增加了十分,比首两位的纽约和伦敦得分升幅为多,但疫情限制了本港对外往还,也许影响了很多金融从业员对香港的总体印象,拖累了相关评分及整体排名。尽管如此,报告反映香港在银行、保险、专业服务及贸易等环节仍然拥有相当优势。
若我们全面审视客观环境和因素,便会明白香港实在是充满机遇、前景亮丽。跟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比较,香港最大、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具有难以复制、难以取代的「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角色,这也是我们筹划香港长远发展的根本起点。与此同时,香港的金融市场现时多项环节仍然表现突出、比较优势明显,加上新一届政府正采取更积极、更主动出击的发展模式,将为我们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和空间。
香港金融市场的现况
很多朋友都关心香港和新加坡之间金融业如何比较,但坊间在讨论时却较多依赖一些模糊的印象。以下的一些客观数据,阐述本港金融市场的现况和发展,相信有助较准对现况的理解。
香港的金融服务市场有着显著的规模优势,其经济贡献在2020年达760亿美元,相等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3%,规模是新加坡的1.5倍(约490亿美元)。
以去年数字计,港股市值超过42万亿、合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别比新加坡高出七倍及两倍七;港股去年全年总成交额为41万亿港元,为历年新高,与新加坡仅1.9万亿港元相比,高出超过20倍。来自内地与国际的资金与企业的汇聚、互联互通的优势,让香港的证券市场规模更深更阔、交投更为活跃,较区内其他证券市场优胜。
在外汇方面,服务于多币种东盟地区的新加坡较具先天的优势。但香港也有很强的基础,是全球主要美元交易中心之一及境外人民币最大枢纽。至去年底,香港的人民币总存款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约60%,全球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有75%在港进行。
香港是亚洲领先的债券枢纽,以发行量计,是亚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债券市场,仅次于内地和韩国。凭着具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生态系统,本港亦成为亚洲区内最具规模安排国际债券及内地离岸债券发行的中心,占区内发行额34%,规模比新加坡多六倍。
绿色金融近年在香港迅速起飞,这市场亦正不断壮大且向丰富多元的方向发展。去年绿色及可持续国际债券发行额便有313亿美元,占亚洲市场三分之一,安排发行量亦居亚洲首位;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及贷款融资总额较2020年增加四倍,达到566亿美元,为亚洲之冠。至于由特区政府发行的绿债累计总值接近100亿美元,计价货币包括了港元、人民币、美元和欧元;部分以美元和欧元计价的绿债年期长达20至30年,是当时亚洲区最长年期的同类型政府发行绿债。在港发行绿债的还包括深圳市政府,是首次有内地地方政府在港发行绿债,突显了香港在引领国际资金助力内地绿色转型的角色越趋重要。
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市场在区内也占有领导地位,截至去年底在港管理的资产达到4.5万亿美元,当中三分之二是境外资金。香港也是亚洲区内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和第二大的私募基金中心(仅次于内地)。现时在港的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1,800亿美元,比新加坡高四倍。此外,去年本港银行业的资产总额超过26万亿港元,创多年来的新高。
这些数字的铺陈,让我们在讨论如何补短板的同时,也能客观地掌握香港实存的优势。香港一直在竞争中发展与成长,无须妄自菲薄,也不用回避不足,只须实事求是、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对策,进一步提升本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有着先行者及已发展市场量与质的优势,展望未来发展有着庞大机遇,但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见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亦带来挑战。
挑战
2. 市场竞争变得更尖锐激烈。环球经济吹逆风,企业之争、市场之间的竞争无可避免会变得更激烈、更尖锐。不同经济体也许会更大力度的抢企业、抢人才,务求保持自身的经济及产业发展动力。
3. 逆全球化带来的变数。昔日全球化发展令各地市场趋向一体化。不过,当民粹主义兴起、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地缘政治持续角力,全球一体化已逐渐逆转并演变为两大体系。香港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也面对着新的意识形态挑战,必须做好全面的应对准备。
机遇
1. 国家的坚实支持。国家的经济总体向好,这个中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年增速超过9%,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18%。国家的稳定繁荣发展就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最坚实后盾。
2. 发展中的亚洲。全球经济重心西向东移,亚洲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已超过40%,预期区内经济将继续录得较快增长,未来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而亚洲新兴及发展中的30个国家,其经济总量亦由2012年占世界总量的17%跃升至今年的26%。以东盟十国而言,过去多年经济增长非常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预计到2030年或之前,会成为第四大经济体。可以想像,未来的亚洲在世界经济舞台将会更举足轻重,香港与区内国家关系密切,正站在历史发展有利的一方。
3. 「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一国两制」是我国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也让香港有着独特地位和优势。「一国」之内,香港有着国家的坚实支持,也受惠于可直接全面参与内地庞大市场发展的位置;「两制」之利,让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留普通法系统和司法独立,维持高度自由开放,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成为国家连接世界独特的桥梁、窗口和平台。《基本法》保障香港资金自由进出,也保障了港元的法定地位。透明、稳定、高效的联系汇率机制,是香港货币和金融稳定的支柱。这些优势也让本港的经济发展持续受惠,就以创新科技为例,「一国两制」的优势让我们可与大湾区内的兄弟城市更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结合内地的科研、高端制造业和市场力量,让香港的科研能跑得更快更远。
香港的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事实上,我在今年2月财政预算案宣布筹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当时香港还处于第五波疫情高峰,但外间的反应非常正面积极,筹办期间不断有一些未收到邀请的国际金融机构亦主动向我们查询。这是自新冠疫情爆发近三年以来,香港首场甚具规模的高规格实体金融会议,云集全球逾100家重量级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肯定是亚洲区今年最受瞩目的财金盛事之一。
投资峰会还有不到一个月便正式举行。相关筹办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由于不少与会者向我们反映峰会会议仅得一天,有点意犹未尽,也有不少未能出席峰会的朋友希望有机会参与此项盛事。有见及此,金管局将连同金融学院于峰会翌日(即11月3日)增办一场国际投资对话研讨会,题目为《投资于风云变幻时》。研讨会邀请了多位重量级人物,他们来自不同类型的环球资产管理机构,包括传统长仓基金、老牌私募基金、基建融资专家、大型对冲基金等。他们将分享在现时风云变幻的宏观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及抓住机遇,相信他们的实战经验及独特观点,能为与会者带来更全面、更多角度的视野,审视当前的投资形势。这场研讨会除了邀请学院会员及嘉宾出席外,也会向公众现场直播,让更多金融业界同仁及市民可以参与其中。
本届政府自上任以来,本着科学和实证为本、精准防控的原则,务求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推动经济复常与对外往还,稳步带领香港走出疫情下的逆境。随着疫情持续缓和,防疫策略亦相应调整,抵港人士的隔离及检疫安排放宽至「0+3」,为整个社会的复常迈出重要的一大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大减低了跨境出行的不便,有助恢复国际社会对香港作为对外开放、资金和人员高效流动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信心。我们亦逐步恢复海外出访活动,希望尽快加强宣传香港的发展机遇与潜力,说好香港故事。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对很多资本家及企业高管而言,是充满机遇的市场,同时也是活力之城、美食之都,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菜色,应有尽有。香港更是文化之都,拥有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戏曲中心等等,还有郊野公园的自然美景,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文化选择,让这里的城市生活充满动感、文化气息与内涵。随着我们逐步迈向复常,香港机会处处、充满活力、生活丰富的特质,将会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金融、其他领域的人才和企业落户这里,拥抱机遇。